首页 > 法治动态 > 阅读正文
法治动态|INFORMATION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隆重庆祝建院五十五周年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12-30 20:37  点击:361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隆重庆祝建院五十五周年  
  55度春华秋实,55载团结奋斗,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人大法学院走过半个多世纪辉煌历程,迎来了自己的55年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宏伟的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落成并正式启用。双喜临门的人大法学院隆重举行了成立55周年庆祝大会暨明德法学楼启用典礼。
  12月30日的人大校园,彩旗招展,嘉宾云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首席大法官、校友肖扬,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杨景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胡康生,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校友祝铭山,国务院副秘书长、校友李适时,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校友张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校友马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大法官、校友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大检察官朱孝清,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大法官李克,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袁曙宏,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大检察官、校友姜伟等领导同志,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司法部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牛维麟、副校长冯惠玲、校党委副书记王新清等出席了庆祝活动。
  上午9时30分,法学院常务副院长韩大元教授宣布明德法学楼剪彩仪式开始。刚刚落成并投入使用的明德法学楼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楼体两侧悬挂着35米长的巨型条幅:“栉风沐雨经五五载  严谨求实  开拓进取  迈向世界一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学术报国  团结奋斗  建设法治国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致辞中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师、大楼、大气三者缺一不可。明德大楼的落成,是实现我校奋斗目标的重要一步,它们不仅是我校新的标志性建筑、新的教学科研设施,更是全校师生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的一种体现,它激励着我们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继续前进。纪校长祝愿法学院在新大楼、新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沿着“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道路不断奋进,为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肖扬院长、罗豪才副主席、杨景宇主任、胡康生主任、祝铭山副主任、朱孝清副检察长、刘飏常务副会长和纪宝成校长、王利明院长、曾宪义名誉院长共同为明德法学楼剪彩。随后,肖扬院长、罗豪才副主席、纪宝成校长、曾宪义名誉院长为明德法学楼揭牌。典礼结束后,各位领导和嘉宾、校友参观了明德法学楼。
  上午10:00,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5周年庆祝大会在世纪馆隆重举行。世纪馆大厅里摆放着寓意院庆55周年的55个2米高的鲜花花篮。五彩纷呈、争奇斗艳的鲜花,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辉煌的历史和美好灿烂的明天。迎面主席台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5周年庆祝大会”的横幅和人大法学院院徽,会场对面上方悬挂着的“继往开来,团结奋斗,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的横幅,南北两侧分别悬挂着“汇璀璨群英  育芬芳桃李;养天地正气  铸法治精魂”的横幅,表达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体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的共同心愿。
  庆祝大会由人大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叶秋华教授主持。叶秋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来宾,并宣布庆祝大会正式开始。随后,全体起立,奏国歌,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世纪馆响起。肖扬、罗豪才、杨景宇、胡康生、祝铭山、李适时、刘飏、张穹、马原、张军、朱孝清、李克、袁曙宏、姜伟等领导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来宾,以及校领导纪宝成、牛维麟、冯惠玲、王新清和法学院王利明、曾宪义等在主席台就座。我院校友、时代先锋、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宋鱼水也在主席台就座。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首先致辞,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法学院是人民大学最早的八个学院之一,作为新中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成立揭开了新中国法学高等教育的新篇章。55年来,人大法学院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响应时代的召唤,辛勤耕耘,勇于探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全国法学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世界知名法学院行列中崭露头角。法学院现在是人民大学学术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是人民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支柱之一。纪宝成校长希望人大法学院面向未来,把握机遇,团结奋斗,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巩固在国内法学教育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在建设“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进程中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在致辞中,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院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朋友以及兄弟院校表示诚挚的谢意!也向回到母校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王利明教授说,1950年,朝阳大学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人大法律系是新中国诞生后成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人大法律系从成立时起,就挑起了引领新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重任,最早开设了社会主义法学教学课堂,编写了第一套社会主义法学讲义,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法学本科生和各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产生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法学家和法律工作者,人大法律系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55年来,人大法学院与祖国的法制建设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迎来了法治建设的春天。人大法学院全体师生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在新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中谱写了璀璨的华章。人大法学院不仅是法学家的摇篮,也是学术研究的沃土;不仅是法学研究的重镇,也是中国法学教育的一面旗帜;不仅是国内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外法学学术交流的窗口。人大法学院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暨秘书处所在单位,曾宪义教授为人大法学院的发展和推动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人大法学院在全国法律院校中名列第一。这既是我院55年来全院教师团结奋斗、辛勤耕耘的收获,也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和兄弟院校支持、帮助的结果,法学院全体师生对此都铭记于心,只有进一步办好人大法学院、为中国法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才能回报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海内外校友对我们的厚爱和帮助,才能不辜负学校的支持和期望。王利明教授最后强调,法学院55周年大会之际,又欣逢明德法学楼正式启用。这是法学院发展的新起点,我们也因此迎来了法学院发展最好的时期和难得的机遇。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大楼、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学生,这些都令我们充满信心地向着建设世界一流法学院的目标阔步前进。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并以个人的名义,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他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法学教育机构,经过五十五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法学院。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大学法学院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机构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肖扬院长指出,关注现实,关注实践,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人民大学法学院几十年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教学特色。人民大学法学院善于捕捉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和动向,见微知著,及时调整,适时变革,使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始终与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始终与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法学教育之路。肖扬院长强调,追求卓越,追求理想,追求发展,这是人民大学法学院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作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人民大学法学院始终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站在学术发展的前沿,在许多法学学科中独领风骚,为新中国法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术繁荣才能人才辈出,知识进步才能社会昌明。正是这种对学术理想的不懈追求,造就了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兴旺发达。培养人才,培育思想,培植高尚情操,这是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中国法治事业做出的突出成就。法律人才是法治事业的基石。无论是立法、执法还是司法工作,无论是法学研究还是法学教学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民大学法学院作为法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思想清纯、品行高洁、法律功底深厚的优秀人才。同时,也对立法、司法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思想和主张,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他说,传播法学知识,传播法律文化,传播法治信仰,这是人民大学法学院勇于担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没有法学知识、法律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没有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高度信仰,法治就不可能发展,法治的进程就会迟滞甚至出现倒退。他说,20多年前,一代伟人邓小平深刻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素养,培养全体人民对法治的忠诚,为此就必须进一步大张旗鼓地宣传法治,使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肖扬院长指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人民大学法学院进一步开拓进取的方向。法学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的法学、法治理念培养人、造就人;必须走向世界,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法学和法治文明成果;必须着眼长远,以巨大的勇气和胆略开拓法学教育的新天地和新境界。他强调,“知易行难"。认识真理固然不易,实践真理尤为艰辛。因为,每一个实践的过程,都是各种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知识和真理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当前,我们正在从事着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伟大实践,同样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虽然,法治因其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是法治的发展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法治的进程还将面临各种考验,实现法治仍然需要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奋斗。肖扬院长最后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全社会和全人类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高准则,是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有力武器。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宪政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立法进程正在加快,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司法队伍职业化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国际法学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法学教育任重道远。随着法治事业向纵深推进,法学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法学教育的前途无限光明。我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更加繁荣,为发展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朱孝清副检察长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贾春旺检察长宣读贺词。贺词中说,值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 5周年之际,谨致热烈祝贺!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著名的高等学府。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 5年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为新中国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和教育科研部门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培养了不少知名专家、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检察机关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法律人才,对检察工作给予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在此,谨向全院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贺词中指出,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本质特征,是我国检察制度与西方国家司法制度一个根本区别。检察机关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法制统一,维护公平正义。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依法治国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检察机关迫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工作探索,迫切需要进一步吸纳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和检察事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此,我们热切地希望更多的法学专家投身检察理论研究,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热切地希望更多的法学专业毕业生投身检察事业,为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和谐,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贺词中最后说,“一元复始开新宇,万象更新起宏图”,新的一年就要来临,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并在今后的发展史上谱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杨景宇主任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到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胡康生主任讲话。他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形成,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是从事立法工作的,在工作中深深感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作指导,经验主义不行,法条主义也不行,土教条不行,洋教条也不行。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归根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自我完善的内在规律在法律制度上的集中反映。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只能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总结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实践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同时,我们从不排斥而是重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只是我们没有忘记“橘逾淮北而为枳”的道理,绝不会去照搬照抄西方那一套东西,因为它解决不了我们中国的问题,盲目吞到肚里,还可能会生病。他说,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陕北公学、华北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走过的55年不平凡的历程证明,她不愧为我国法学研究的基地和培养法学人才的摇篮,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我们相信,她一定能够继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大批法学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袁振国代表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讲话,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全体师生表示祝贺,并向全国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讲话中提到,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重点大学。在党和国家历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过68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兼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理工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和高层次建设人才的摇篮。法学院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经过55年的团结奋斗,形成了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良好有序的师资队伍,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事业输送了大批法律人才;法学院的部分教师直接参与了共和国宪法和许多重要法律的起草、修订工作,完成和发表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大法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镇和中外法学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讲话中指出,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法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不能脱离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代的社会现实,而必须植根于本国社会的深厚土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和实现法学教育与研究的繁荣发展,使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曾宪义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人大法学院发展的风雨历程。他说,55年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一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正是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走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岗位、走上各个大学的讲坛,人大法学院成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摇篮。15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掀起新的高潮、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国策的时代背景下,人大法学院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时期,创造了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学教育发展史上足以留下浓重一笔的成就。经过15年的团结奋斗,铸造了时代的辉煌,取得了在中国法学教育领域排名第一的领先地位,开始跻身世界著名法学院的行列,并为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走向世界,世界法学教育走向中国”作出历史性的贡献。5年前,人大法学院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成功举办了“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世界五大洲最著名的132所大学法学院院校长、全国人大李鹏委员长和在座的肖扬院长等十位国家领导人和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祝铭山同志等四十多位中央正副部长,与人大法学院全体师生及来自海内外的历届校友5000人共同分享人大法学院50年辉煌成就,向世界表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开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的新的征程。他说,今天,当我们为法学院今天的发展成就而感到欣慰的时刻,我们不会忘记是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大环境为我们学院创造了条件和机遇;不会忘记国家领导人和中央及地方国家机关对我们学院的关怀和支持;不会忘记那些健在和已故的创业者的奋斗和艰辛;不会忘记一代代教师在个人际遇坎坷和极端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不会忘记各届校友对母校的热爱和盛情;不会忘记各高等院校和海内外朋友真诚的支持与帮助、谅解与友谊。他说,自己从1990年至2005年5月担任人大法律系第九届也是最后一届的系主任和人大法学院的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的院长。回顾这十五六年所走过的路程,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对法学院的工作真诚理解与热情支持的校内外、海内外的各位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他表示相信,在今年5月新组建的以王利明教授为院长的新的党政领导班子一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创造出更加出色的成就,推动人大法学院朝向世界一流大学法学院这一目标不断奋进,走向新的辉煌!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副校长小口彦太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院长马培德教授分别讲话。
  大会上宣布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校友会,推选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校友祝铭山副主任担任会长。祝铭山副主任和校友代表、国务院李适时副秘书长发表了热情讲话。法学院学生代表、全国学联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主席郝鹏程在大会上发言。
  大会上宣布了《关于颁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发展贡献奖的决定》,对自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以来,关怀、刘新、陈逸云、林榕年、郑立、赵中孚、韩铭立、曹重三等八位在本院从事法学教育工作55年的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亚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袁振国、司法部司法考试司副司长贾丽群,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杨震、烟台大学校长郭明瑞、国家法官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怀效锋、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石少侠、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成良、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徐卫东、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刘恒、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吴宏伟、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王继军以及复旦大学等全国100多所法律院校的校长、院长,来自中国中化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的来宾,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和师生代表近2000人参加了今天的大会。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上海文汇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等新闻媒体与会。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