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讯息 > 中心讯息 > 阅读正文
中心讯息|INFORMATION
中山大学法学院徐忠明教授、周林彬教授来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讲学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10-26 21:01  点击:6147

   2004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儒家与中国法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徐忠明先生,中山大学法学副院长、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周林彬先生受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邀请来我校讲学。10月24日上午,徐忠明教授在吉林大学经信学院教学楼F3阶为我校广大师生做了题为“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和民间的策略”的精彩报告。徐忠明教授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明清的诉讼给予了新的解读,展示了与众不同的理论启示。徐老师以明清诉讼为例,指出“无讼”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好讼”才真正是它的现实,他认为明清时期的诉讼是很频繁的,大量的纠纷是通过诉讼来加以解决的。徐老师对明清时期中国民众的诉讼心态、动机与诉讼策略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现代权利的概念和话语,但是在现实的诉讼中却是有权利保护的,只是为了应对“官方的态度”,才使得诉讼蒙上了很大的道德色彩;在诉讼策略上,民众针对“官方的态度”,采取将小事闹大的方法以获得官方的介入,往往利用夸张的言词或对自己身体的故意伤害来促使官方解决纠纷。报告结束后,徐忠明教授对广大师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解答,获得热烈的掌声。
   10月24日下午,周林彬教授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A区3楼法律思想者学园就法律经济学研究中的相关问题与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的研究生们进行了座谈。周林彬教授是我国对法律经济学领域最早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国内就开始了对此领域的研究,并较早的在经济法硕士点下设立法律经济学研究方向,招收法律经济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世纪初因工作需要他从兰州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山大学法学院工作,中山大学优越的科研条件极大的促进了他对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近年来他致力于将法律经济学的方法和原理与民法、经济法具得体制度相结合,开创了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的新局面。在与同学的座谈中,首先,周老师分析了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落后的原因,即法学和经济学不能实现有机的融合,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即学者们不能跨越法律和经济学之间的语境差异。周老师具体阐述了法律与经济学之间语境差异的具体表现,即法律价值的多元性与经济学价值的唯一性、法律概念的确定性与经济学概念的多样性、法律的政治倾向性与经济学的非政治的倾向性、法律方法的定性分析与经济学方法的定量分析、法律的事后性与经济学的事前性、法律的静态性与经济学的动态性、法律的合法性与经济学的合理性、法律的排它性与经济学的合作性之间的差异。其次,周老师分析了跨域两者语境差异的可能性,因为法律和经济学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主要表现在理性选择的统一性、主要价值的趋同性、核心范畴的共用性,研究范式的契合性上。最后,他指出了实现法律与经济学有机融合、如何建立共同语境的具体思路。周林彬教授对法律经济学的相关问题的真知灼见使同学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10月25日上午,徐忠明教授在吉林大学东荣大厦A区3楼的法律思想者学园为研究生们做了题为“法律与文学之间的反思——以包公故事为中心”的讲座。近年来徐老师在法理和法史学领域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对中国古代的文学故事予以现代法理的解读,从而引申出对我国现代法治的有益经验。徐老师指出文学故事虽是虚构的,但它又是真实的,虽然历史上没有窦娥、秦香莲那样的真人,但像他们那样的人物肯定在那个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学著作又有优于正史的一面,正史往往是王侯将相的历史,它过多地记载着官方的正统的思想和话语,对大众的生活世界却往往缺乏描述。而法律应当是贴近民众生活的,它应当生活在民众之间,所以文学著作里面必然包含着许多的当时社会的法律思想和内容。法律文化研究是要透过历史对某个事件、案件的背后的价值、理念、精神信仰、民情等方面的研究,对文学著作的法理解读更有利于促进法律文化的研究。
   两位教授的三场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两点启示:1、如何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将来的法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徐忠明教授和周林彬教授的研究分别成功地实现了法学和文学、法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成功也得益于他们对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2、如何实现法学研究中的视角转换。就目前我们的研究现状来说,实现理论创新是很难的,它需要巨大的研究实践和学术积淀。没有理论创新并不是说我们就无所作为,对旧有的理论注入新的研究方法、转换新的观察视角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贡献,它的难度要比纯粹的理论创新要小。比如像周林彬教授那样以经济学的方法和视角研究法学,像徐忠明教授那样以古典文学故事作背景研究法律文化,就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榜样。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