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净月书屋 > 阅读正文
净月书屋|INFORMATION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4-01-31 13:44  点击:5545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
作者:吴敬琏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版次:2004年1月第1版


  虽然中国领导一直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环节,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改革的实际进展却是沿着类似干科尔奈战略A的路径行进的。例如,80年代初期的农村承包制催生了几千万个农民的家庭农场,把中国农民天生的企业家精神解放了出来;随之而来像雨后春笋般发展的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开拓了市场,培育出大批企业家,产生了对于建立有序市场的强烈要求,从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走向深入。
  中国经济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叙事。如何向使用本书的学生和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改革线索和理论分析框架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情。因为,经济转型虽然是通过若干这样或那样的政策措施来实现的,但它有一根主线,这就是从计划制度到市场制度的变革。既然是制度变革,所有的改革势必是经历了不同利益取向的人群之间反复博奔之后的产物。因此,它往往表现为杂乱无章的事件,并不符合某个统一的思想逻辑。而中国改革采取了这样一种进行方式:允许试验。一项措施取得实效,就加以推广;失败了,另辟蹊径。并且,改革在多个领域同时推进,不是直线前进,时常有曲折和反复。这样的改革特征,对于从理论上加以归纳梳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在搭建全书的框架时,就时常为此而困扰。现在,我采取了这样的布局。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总论;二、部门专论;三、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四、简短的结论。——作者序


目录:
序言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改革问题的提出
  1.1 社会主义的由来
   1.早期社会主义者
    专栏1.1 莫尔的《乌托邦》和“欧文的平行四边形”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3.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
  1.2 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列宁的革命前设想和苏俄的早期实践
    专栏1.2 苏联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模式
   2.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专栏1.3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
  1.3 对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
   1.新古典经济学家对计划经济体制可行性的理论论证
   2.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社会主义论战”
    专栏1.4 布鲁斯的分权模式
   3.20世纪后期对计划经济的再认识
  1.4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改善经济的努力及其失败
   2.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改革
    专栏1.5 南斯拉夫改革的三个阶段
   3.匈牙利的渐进改革
    专栏1.6 匈牙利“新经济机制”的特点
   4.波兰的四次改革
    专栏1.7 波兰的四次改革
   5.捷克斯洛伐克半途夭折的改革
   6.俄罗斯和中欧、东欧诸国在新政治体制下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专栏1.8 科尔奈两种转型战略的主要特征
  1.5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问题的提出
   1.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形成
   2.中国改革问题的提出
    专栏1.9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阅读参考
  思考题
 第2章 中国改革战略的演变
  2.1 行政性分权(1958-1978年)
   1.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方针的确定
   2.“体制下放”政策的实施
   3.“体制下放”造成的经济混乱及其救治
   4.对行政性分权的经济学分析
  2.2 增量改革(1979-1993年)
   1.增量改革战略的形成
    专栏2.1 中国改革经济学的开端
   2.改革重点从“体制内”转向“体制外”
   3.增量改革战略的全面推行
   4.“双轨制”的出现
   5.长期采用增量改革战略的消极后果
     专栏2.2 寻租(Rent Seeking)
  2.3 整体推进(1994年至今)
   1.1984-1986年改革战略转变,进行全面改革的尝试
    专栏2.3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专栏2.4 1986年关于改革战略的争论
   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专栏2.5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整体推进战略的纵深发展
    专栏2.6 中共十五大和江泽民所作的政治报告
  阅读参考
  思考题
   ……
第二篇 部门专论
 第3章 农村改革
 第4章 企业改革
 第5章 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6章 银行制度改革与证券市场发展
 第7章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8章 对外开放
第三篇 宏观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9章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10章 转型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11章 转型时期的社会关系和政府职能
第四篇 简短的结论
 第12章 结束语
人名索引表
名词索引表
后记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