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游楠 史志钦: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力量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5-10 11:49  点击:622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欧加息增加滞胀风险,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乏力,地缘冲突与大国博弈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卷土重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直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发展问题,持续深化国际发展合作。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提倡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国连续三年提出三大国际公共产品,切中时弊,相得益彰,既顺应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期待,也反映了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新思考。通过落实“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和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主动精神。

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把握和平与发展大势,再聚焦全球治理难题,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全球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就安全问题来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甚嚣尘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加剧全球安全治理困境。就发展问题来看,世界经济还未走出新冠疫情阴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全球发展的公共产品供需仍不匹配。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外延。世界不安全加剧发展赤字,如恐怖主义和战争破坏经济发展秩序、冲击投资和贸易,影响全球发展进程。而发展不平衡又威胁国际与地区和平稳定,因此,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才能降低社会冲突和动荡的风险。文明是发展与安全的土壤。当前,部分国家和政客鼓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等,实则在制造国家间偏见、隔阂与仇恨,影响全球发展和安全合作的氛围。只有不同国家和文明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话,才能减少文化冲突和暴力,从而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顺利实施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三大倡议”动员各国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共同破解全球治理难题。

契合人民共同期待,再承诺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世界长治久安指明新方向。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尽管科技创新为全球发展带来动能,但是技术革命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世界发展的不平等。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气候危机、新冠疫情和世界各地日益增多的冲突使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处于危险之中,169项具体目标亟须在2030年前完成。中国主动履行大国责任,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正在为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助力加速。在安全领域,领土争端、宗教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成为构建可持续安全的桎梏,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风险的复杂性和联动性日益突出。全球安全倡议从顶层设计上旨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努力提高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全球文明倡议着眼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集中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理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的命运孕育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这符合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也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实施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践行,为保障世界长治久安贡献中国智慧。

凝聚全球团结共识,再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绘就新图景。当今世界面临多极化趋势,多元文明在曲折中演进。“三大倡议”秉持和平的价值理念,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引领各国思考、探索文明的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向世界发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强音,如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全球文明倡议深刻回答“现代化之问”,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丰富了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充分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权利,并愿意学习他国成功经验,推动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探索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新路径。

为引领全球治理创新贡献中国方案“三大倡议”均体现了观念创新,强调平等共赢。“三大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不同方案,超越了西方旧有的发展和安全观,突破和超越“文明等级论”,具有思想引领性。一是中国的新发展观超越单边主义与零和博弈的思维。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本质原因是发展成果没有实现平等共享。旧经济全球化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换,美西方主导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提供援助时,附加不平等的经济、政治条款。全球发展倡议致力于推动各国权利平等、规则平等和机会平等,要改变赢者通吃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发展现象,这是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全球化表达。二是中国的新安全观超越西方旧安全观的单一线性思维。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延伸,它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注重以联系和发展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全球安全倡议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只关注自身安全导致全球治理出现“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必须兼顾自身安全和他国安全。全球安全倡议还主张综合治理的理念,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系统性评估安全风险的外溢效应,构建“大安全”格局。三是中国的新文明观超越“文明冲突论”等对抗性思维。文明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然而,当今社会,多元文明仍存在地位不平等的情况。文明冲突论的本质问题是把文明差异性等同于冲突性,而造成敌对的观念。当务之急是要树立起正确的文明共存观。习近平主席强调,“文明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摒弃文明征服争斗的态度,才能寻找文明失衡的平衡点。全球文明倡议呼吁文明间关系要步入“平视”时代,再次提供了不同文明新的相处之道。

“三大倡议”均突出开放包容,强调和谐共生。一是用开放代替封闭。全球发展倡议支持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崇建设真正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坚持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反对技术封锁和发展脱钩,致力于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决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反对拉帮结派,欢迎世界各国自愿加入;全球文明倡议提倡超越种族、文化、信仰、民族和国家差异实现求同存异,反对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促进丰富多彩的文明相生相长。二是用包容代替排他。“三大倡议”主张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美国搞北约、G7、五眼联盟和民主峰会等,是漠视别国权益的排他性安排,是彻头彻尾的“伪多边主义”。全球发展倡议倡导义利并举、以利为先,反对一枝独秀的小利,追求百花齐放的大义;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各国共担全球稳定和安全责任,安全是世界各国的权利,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可以共同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用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用宽广包容的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内涵和价值指向。三是用合作代替对抗。以合作谋共同发展,全球发展倡议主张扩大各国的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关注弱国、小国特殊需求,通过缓债、发展援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合作促共同安全,全球安全倡议主张通过加强国际安全协调与和平谈判,提高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合作促文明平等,与西方大国煽动歧视、鼓吹暴力不同,全球文明倡议主张通过对话协商消弭文化冲突,从而增进各国相互理解和文明平等。

“三大倡议”均注重可持续性,强调守正创新。近些年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等多个国际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制定全球战略的可持续性。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全球发展倡议追求全球供应链共建,中国制造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帮助其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困境和实现“弯道超车”。就可持续安全而言,中国古代安全观中就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理念,要能对人类未来发展道路和风险挑战作前瞻性思考。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化解各类显性和隐性安全风险,持续夯实国家安全根基,可持续安全又保障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就文明延续而言,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为文明演进和永续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当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故步自封或冲突混乱可能会阻断文化传承。因此,一方面,必须保持自身文明延续性,守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抵制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另一方面,必须主动融入现代化发展潮流,及时对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转化,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摒弃制度模式偏见,促进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互学互鉴,实现创造性转化。只有世界各国携手坚持文明传承与创新,才能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是“三大倡议”的提出者,更是有力的践行者。当前,“三大倡议”正从理念深化转向项目落实,必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首先,共商强调保持平等协商的治理与发展思路,治理制度的非正义源自制度的工具理性,部分国家根据利益计算治理的成本效益,使得部分国际制度制定权只属于“特权者”,制度不能满足各方的治理需求和利益保障。全球发展倡议注重全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打破全球“中心—外围”的分工结构,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如全球安全倡议反对大国支配,突出安全治理规则的公正性,主张妥善处理分歧。其次,共建重在对接各国合作机制和重点发展领域,发挥各方比较优势。既要保持国际公共产品的存量互动,积极传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精神,维护联合国权威,借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发挥治理合力。此外,也要探索对制度性公共产品的增量供给,关注反恐、网络、生物、深海、太空、极地等新领域的挑战,搭建更多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平台,凝聚全球治理共识。最后,共享就是要构建公平正义的发展和安全格局。公平正义奠定全球普遍交往的秩序规范,有助于帮助各国获得发展红利,但部分国家合则用、不合则弃的行为,实则违反了国际规则的契约精神,损害全球治理的公平效率。中国提出多个国际公共产品,畅通多元利益表达渠道,有效化解矛盾冲突,进一步完善全球利益共享机制。

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始终坚持行动导向。中国加大投入“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举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在农业、卫生、发展筹资、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互联互通等领域为全球提供发展的可行路径。中国积极向他国分享发展经验和行业技术,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等,让更多国家搭乘我国发展快车,中国的菌草技术在100多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得到推广,已成为深受他国欢迎的致富草。中国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关注云经济、绿色发展等新业态、新模式,抢抓新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帮助弥合全球数字和技术鸿沟,为世界发展提供新动能。

深化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中国始终秉持同舟共济的原则,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守护者。30多年来,中国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国际合作,加强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刑警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对话。中国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等,彰显出中国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公正立场。2023年2月21日,中方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未来20个重点合作方向,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制定更为详细的路径。2023年3月10日,中国积极推动沙特与伊朗和解,成为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案例。除此之外,中国还支持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中东安全论坛、北京香山论坛等,关注恐怖主义、核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生物安全和海上跨国犯罪等热点议题,积极与他国共享安全治理合作机遇,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

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共同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始终守住正道,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多元渠道加强文明对话,打破文化隔阂。一是充分运用中外人文交流与对话平台,比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促进民心相通。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等沟通,促成不同文明同心同向。二是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举办“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成立丝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创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等,重视政党、青年、智库、高校、企业、民间社会组织等在文明对话中的积极作用,搭建教育、体育、旅游等多领域合作平台。三是大力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用新技术赋能媒体传播领域,宣传中国“和为贵”的理念,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势必能在文明交流交融中推动各国树立正确的国际文明观,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开创全球文明共同体的新前景。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百年变局下欧洲左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FRF-TP-22-070A1)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