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沈佩翔: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4-28 09:14  点击:9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意味着党始终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目标。共同富裕作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维度,为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提供了重要遵循。

共同富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这一立场是由其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决定的。从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在19世纪就提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应以所有的人共同富裕为目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延续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主张,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原点。从实践逻辑看,建党百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改革开放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本质,一心一意搞四化建设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消灭绝对贫困,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才撷取了经济社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成果。

新时代更加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上如何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主张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在主体上指的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同地区、阶层、民族、职业的人们,无论其身份地位、职业归属或是能力高低、财产多寡,都能公平享有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福利。当然,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以及同等富裕,也绝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式分配,而是在防止两极分化基础上的不同地区之间富裕程度有高低,时间有先后,个体有一定差异的全民共富。这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坚守。

共同富裕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容指向。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并存,其中必定有一种起主要的领导和决定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一个在众多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并依据经济社会不同时期特征,适时做出判断和调整的过程。从党的八大确认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清楚地意识到人民群众已经超越了单一的物质产品需求而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

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总体概念,并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这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指向,把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物质需求问题,主张通过供给侧改革生产出更多更好面向消费者的基本物质产品。另一方面,还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提升新时代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文化产业的价值内涵,用更高质量的文化硕果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既富人民群众的“口袋”,也富人民群众的“脑袋”。

共同富裕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实现途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成就。从安徽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大包干”,到福建企业呼吁“松绑放权”,从市场经济中个体私营的广泛参与,到对外开放中的“三来一补”,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实践始终是现代化事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根本上仍然要靠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的立场,主张必须坚持亿万民众胼手胝足共同奋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全体人民的勤劳创新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更不是“劫富济贫”,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摒除“等靠要”的被动消极观念,积极进取、艰苦奋斗,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产品大生产,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还需要激发社会成员的开拓创新意识,挖掘其首创精神,唯有如此,方能保持锐意改革的朝气,切实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凸显中国式现代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思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是艰巨的。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思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坚持立足国情,稳步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到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从现代化建设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循序渐进是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共同富裕是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也是一项动态推进的艰难历程,需要脚踏实地。共同富裕“急不得”,但也“等不得”,须拿出实际行动,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形势,制定行动纲要。

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估量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思想。第一步到“十四五”末,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减小,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步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唯有长期持续投入方能补足短板,只有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才能走好共同富裕新道路。

(本文系东华大学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及应对”(22D111612)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