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净月书屋 > 阅读正文
净月书屋|INFORMATION
《天下归仁:儒家文化与法》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0-19 16:57  点击:4631

【作者简介】

苏亦工,1962年12月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长期从事法律史学的研究,尤长于清代法制、香港法律史及比较法律史的研究。

【编辑推荐】

《天下归仁:儒家文化与法》作者指出:中国的法律和文化必须以中国文化为体,而不能以西洋文化为体,无论其为英美文化、法德文化或日俄文化,概莫能外;中国的法律只能为中国文化之用,也必须为中国文化所用。如此,方能使我们的文化能化,我们的法律能律。进而言之,中国文化又必须以绵延不绝,经久不竭之中国民族精神为体;更进而言之,中国之民族精神又必须以中国之道为体。

【本书简介】

目录
自序 /1
引论仁、爱与权利 /1
一仁与爱 /1
二爱与权利 /6
三中西文化 /15
卷一正名
第一章文化与法 /29
一文化概念解析 /29
二文化与法律 /35
三中西体用之争 /50
第二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儒家观念之误解 /57
一问题之提出 /57
二中国传统法律儒家化了吗? /58
三儒家思想之宗旨何在? /63
四困惑与前景 /72
第三章“唐律一准乎礼”辨正 /78
一唐律与礼之关系举要 /78
二唐律所援之礼为唐礼 /86
三礼之蜕变 /89
四仁之缺失 /104
五“古今之平”辨析 /110
六结论 /120
第四章程朱理学辩诬 /122
一理学兴起之背景 /122
二理学与老释 /127
三理学与四书 /133
四程朱理学及其批评者 /137
卷二价值
第五章志向与王法 /153
一“意志”释义 /153
二帝王之志与孔孟之志 /155
三志向与法治 /160
第六章“雅量”与法治 /165
附录一吴宓有关“雅量”事件的记述 /176
附录二邓之诚有关“雅量”事件的记述 /176
第七章有我无我之际——法律与道德的语境差别 /1 78
一道德语境须为有我之境 /178
二不当转换之失 /185
三 当转换而不转换之失 /190
四法律须为无我之境 /195
五结论 /201
第八章唐律“得古今之平”再辨——兼评《四库提要》之价值观 /204
一古史观之异 /204
二纪昀与《四库提要》之编纂 /207
三《唐律》提要所反映之价值观 /212
四《四库提要》与乾嘉学派的反理学思潮 /227
五结论 /238
卷三固有资源
第九章诚信原则与中华伦理背景 /243
一词义比较 /243
二伦理意义 /245
三实践背景 /250
第十章发现中国的普通法——清代借贷契约的成立 /256
一借贷契约的要物特征 /236
二借贷契约的非要式性 /262
三约因与时效 /268
四主体资格 /275
五结论 /280
第十一章公正及公益的动力——从《未能信录》看儒家思想对清代地方官行使公共职能的影响 /284
一《未能信录》及其作者 /284
二清代司法“重刑轻民”的体制原因 /285
三儒家思想与司法公正 /291
四 儒家思想对地方官行使社会公益职能之影响 /304
五结论 /309
第十二章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 /313
一红歌与颂歌 /313
二红歌文化溯源 /318
三从“诗可以怨”到“虽颂皆刺” /328
……

 

卷四现代化
 
 
【书籍信息】

作者:苏亦工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ISBN:7010140138/9787010140131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