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信息 > 阅读正文
学界信息|INFORMATION
最高法院研究国际交流研讨会在北大法学院成功举行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4-18 23:21  点击:2336

     2014年4月12日至4月13日,最高法院研究国际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傅郁林教授与荷兰马 斯特里赫特大学的C. H. Remco Van Rhee教授共同主持,由中欧法学院(CESL)提供项目资助。作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暨中国法科教育诞生11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 副主任、法学院教授李鸣到会致辞。

    本次研讨会秉持国际理念,在长达两天的会议日程中,全体与会嘉宾使用英文(不配翻译)进行了主题发言与自由讨论。在主题选择、参会人员和日程安排等方面力 求克服国际会议发言浅层化、缺乏交锋、各说各话的流弊,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讨论完善与会者的研究成果,最终成果将以英文版和中文版分别在欧洲和中国出版发 行(2012年由傅郁林教授与C. H. Remco Van Rhee教授共同主持的“民事审判管理比较研究”项目与此类似,成果已分别由Springer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会议的主题集中于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最高法院研究。与会者都是长期关注最高法院的主题研究并发表过相关着述,并且/或者在推进司法制度改革中卓有贡献、享有 很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法官。中方参会者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龙宗智教授、左卫民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王亚新教授、何海波 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贺欣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蒋惠岭法官和处长何帆法官,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傅郁林教授、侯猛副教授和刘哲玮讲 师,此外还有来自最高法院和北京地区的法官,以及部分律师、出版社编辑、法学院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参加了旁听。 欧方参会者有英国剑桥大学Neil Andrews教授、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Alan Uzelac教授、意大利帕维亚大学Elisabetta Silvestri教授、法国里昂第三大学Frédérique Ferrand教授、西班牙IE大学Marco de Benito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Jorn Oyrehagen Sunde教授、瑞士苏黎世大学Tanja Domej教授、荷兰最高法院注册律师Remme Verkerk律师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C. H. Remco Van Rhee教授以及他的在读博士生Pablo Bravo Hurtado(智利人)。

    会议的日程安排采取“主题报告+自由提问与讨论”的形式。欧洲学者主要是对其所在国的最高法院进行基本介绍,并对近年来最高法院的潜在问题和未来展望进行 分析。中国学者则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主题,从不同侧面深入展示并全面剖析最高人民法院的运行现状、主要问题和回应机制。此外,王亚新教授介绍了日本最高法院 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每位嘉宾的发言时长为30分钟,一组(两至三位与会者)主题发言后,与会者会进行针对性的问答,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激烈、深入而开放 的讨论。

    研讨会于4月12日上午九点正式开始。傅郁林教授主持了简短的开幕式,由李鸣教授和Remco van Rhee教授先后致辞。随后全体与会者于法学院凯原楼门前合影留念。、

    第一单元由龙宗智教授主持,季卫东教授和Alan Uzelac教授做主题发言。季卫东教授以其提交的论文《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及其演变》为发言提纲,首先从比较法学的角度提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定位 具有鲜明特征,继而从内部、外部两个维度剖析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力边界、权力结构及其与其他机关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司法改革必须突破体制的瓶颈,主张积极 的政治功能与法院的职能定位并不冲突。Alan Uzelac教授的主题发言清晰地勾划出克罗地亚最高法院的内部组织机构,用大量的实践数据展示了最高法院法官人均每年处理民事案件的数量、登记处每年接 收的案件数量、每年实际解决案件的数量等,并提出最高法院在第二次上诉中究竟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一重要问题。

    在随后的自由提问与讨论环节,多名与会者提出了尖锐的、富有启发的问题和评论,两位主题发言人进行了回应和讨论。

    12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单元由Neil Andrews教授主持,左卫民教授、蒋惠岭法官、Elisabetta Silvestri教授、Frédérique Ferrand教授、贺欣教授与侯猛副教授做主题发言。左卫民教授以其提交的论文《死刑控制与最高法院——基于当下实践的分析》作为发言提纲,指出最高法 院2007年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做法对其自身造成了一系列影响,其内部结构与实际功能也由此发生深刻变化。由于这些变化并不完全符合现代法治理念下最高法院 的功能定位,未来应当重新定位最高法院死刑控制方面的功能,并调整死刑控制的方式与机制。蒋惠岭法官的发言主题是《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抽象司法解释及其未 来》,发言围绕司法解释的自身认识、最高法院抽象司法解释权力之现状以及改革措施三个方面展开,主张未来司法解释应当朝着主体多元化、来源多样化以及形式 个案化的方向发展。

    Elisabetta Silvestri教授的发言紧扣意大利最高法院的职能错位现状,指出意大利最高法院并未良好地承担统一解释和适用法律的制度性职能。虽然一系列旨在缓解 最高法院案件量的改革措施正在实施中,但囿于意大利司法制度中特殊的例外主义,这些措施的收效并不明显。Frédérique Ferrand教授的发言围绕法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起源、现行职能、近期改革及未来展望展开,指出法国最高法院的传统职能已被微调,而近期的程序改革则旨在 调节最高法院的案件数量。

    贺欣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中国最高法院信访接待中错配的话语》,指出信访者与最高法院信访接待室之间的错位关系导致信访者对法院的愤懑与不满,从而衍生二次 纠纷并阻碍甚至恶化纠纷的解决,基于此,贺欣教授主张中国的信访机制需要改革与重塑,并对长期存在的纠纷转化的单向性观点提出质疑。侯猛副教授的发言主题 为《最高法院为何如此规制市场》,其发言指出最高法院的决策者通常采取风险规避的审慎态度防止判决结果的负面后果,但成文化的司法解释对市场的波动难以预 期,最高法院可以通过个案语境化地适用司法解释,从而约束司法解释的影响力。

    4月13日上午九点,研讨会第三单元继续进行。该单元由贺欣教授主持,龙宗智教授、傅郁林教授、Neil Andrews教授、Tanja Domej教授、王亚新教授和刘哲玮讲师做主题发言。龙宗智教授的发言围绕最高人民法院的特征与困境展开,深入剖析了最高法院目前面临的纠纷数量众多与司 法资源有限、司法逻辑与社会逻辑之间的双重矛盾。傅郁林教授以《以民事司法功能分层配置为目标的最高法院改革》为发言主题,首先展示并介绍了我国民事司法 功能配置的现行结构,进而总结并提炼出民事司法的两大功能在司法金字塔上的配置原理,最后以民事司法为例,提出最高法院的特殊职能及其实现方式。

    Neil Andrews教授对英国最高法院进行了系统性地介绍,包括最高法院的前身以及裁判约束力的范围、审判对象、可自由掌控案件数量等基本理论,进而提出英国 最高法院目前存在的判决过长的问题,且这一问题随着上诉法院的上诉裁判包含相关法庭的不同成员的不同判决而逐渐恶化。

    Tanja Domej教授介绍了德语司法区的最高法院,以最高法院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职能为讨论线索,重点阐述了最高法院过滤案件数量的考量标准、向最高法院上诉的 依据以及最高法院的裁判类型。王亚新教授以《日本最高法院判例的结构与功能》为发言主题,首先介绍了日本法及其法院体系兼受德国法与美国法混合影响的特 点,继而详细阐述了日本最高法院判决书的基本结构、判决意见的形态、判决书的筛选机制和公布方法,最后在充分提炼日本最高法院判例的功能的基础上,指出其 对于我国建立和发展判例制度的启示。刘哲玮讲师的发言围绕最高人民法院的公共影响展开,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政治的基本背景,在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最高法 院院长工作报告的投票的调查及透视中,刘哲玮讲师对其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与推想,并在最后对最高法院的公共影响进行评估。

    13日下午举行的第四单元由Alan Uzelac教授主持,Jorn Oyrehagen Sunde教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在读博士生Pablo Bravo Hurtado、Marco de Benito教授、Remco van Rhee教授和Remme Verkerk律师做主题发言。Jorn Oyrehagen Sunde教授以冰岛、丹麦、瑞典、挪威和芬兰为介绍客体,以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高法院的基本特征为背景,展示了近50年来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高法院由上 诉法院转变为先例法院的过程。Pablo Bravo Hurtado通过大量数据和图表展示了智利最高法院的规模、案件数量、法院超负荷的运行现状以及法官审理单个案件的平均时长。Marco de Benito教授按照时间阶段的划分,全景展现了西班牙最高法院的诞生及发展,并认为“可撤销的利益”和“宪法重要性”应成为未来最高法院接受案件的唯一 标准,且宪法法院与最高法院的职能应予以重新分配。Remco van Rhee教授和Remme Verkerk法官一同进行了主题为《荷兰最高法院的挑战与改革》的发言,指出目前荷兰最高法院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则来自 推动最高法院的法律制定职能,而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荷兰最高法院采取了诸如建立只能在最高法院处理诉讼的律师团队以及先行裁决等新举措。

    四个单元的主题发言与激烈讨论之后,Remco van Rhee教授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发言,对会议的主持人、组织者傅郁林教授和她的学生志愿者团队为会议所做的出色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所有与会嘉宾均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十分期待今后的继续合作。

    会议中场休息期间,与会嘉宾在傅郁林教授和学生助理的带领下,参观了法学院四合院、陈明楼和凯原楼,游览了未名湖、博雅塔,并留影纪念。

    担任本次会议组织工作的志愿者团队主要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学专业的学生:袁琳(总负责)、李曼、朱媛媛、吴沣桦、万亚会、蔡元培(刑事诉讼法专 业),陈浩铭全程参加了会议,并在两位学者的发言中根据需要提供了翻译。此外,郭浩、秦天遥和李倩玉也参加了部分筹备工作。

     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