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至14日,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09’年会在长春北苑宾馆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一为纪念学会成立,回顾学会历史,总结学会经验,共商学会发展;二为专题学术讨论,主题为“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律精神”。30年前,中国法律史学会在吉林大学成立。此次会议是对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年以来辉煌之路的纪念,是对法律史学科发展与创新的深入研讨,是法律史学界的一次空前盛会。
会议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承办,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协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著名院校、研究机构,以及韩国、法国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共向大会提交论文160多篇,论题涵盖了有关法律传统与法律精神的各个方面。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杨一凡教授主持。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吉林大学法学院霍存福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文显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姚建宗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贾国发教授,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赫然教授先后致辞。霍存福在开幕词中对各位学界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霍存福教授回顾了30年来学会的发展历史,铭记老前辈对法律史学科做出的杰出贡献。他指出,30年来,中国法律史学会已经做出过适时、重大的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这表明中国法律史学会是富于创造力的,相信我们会继续秉持学会的优良传统。同时,他衷心感谢各位老先生对纪念册、纪念光盘的制作提供宝贵资料,以及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张文显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法律史学界的各位“一大”代表、老前辈致敬。张文显教授认为,中国法律史研究激荡了法学界改革创新的思想潮流。法律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建设的艰辛探索中,中国法律精神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其中的民主、自由、和谐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源。吴振武副校长代表吉林大学致欢迎词,向各位专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盛赞中国法律史学会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与崛起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为中国法学研究建设提供了诸多新理论。吉林大学见证了法律史学会的两次盛会,是吉大之幸。姚建宗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法律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具有使我国学者向现代学术活动转变的历史意义。法律史学“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思想为现实制度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展开与未来看,法律史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贾国发教授、赫然教授代表协办单位祝中国法律史学会继往开来,获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祝愿学会为中国法治史在21世纪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为纪念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30周年,7位学者就30年来学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作了回顾与总结,对法律史学科30年的总体研究状况进行了整理和展望。大会还为张希坡、刘富起、韩延龙、邱远猷、孔庆明、俞荣根、韩玉林、周东平八位教授颁发了纪念大会贡献奖。
7月13日下午,大会共组织了两个单元的主题研讨,即“中国法律传统”研讨专场和“中国法律精神”研讨专场,10位学者就法律文化理论、民事法律传统、刑事法律传统、诉讼法律传统、传统法律的精神意蕴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学术讨论。7月14日上午,大会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围绕“法律文化传统”与“传统法律精神”两个主题,与会代表分为八组进行讨论。每组包括学者发言、评议人评议、自由发言三个部分进行充分的学术讨论。共有29位学者作精彩发言。讨论的内容兼顾制度、思想两个层面,研究方法涵括宏观、微观,研究范围包含各个时期,可谓异彩纷呈。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学者们畅所欲言,处处体现理性的思考与智慧的灵光。7月14日下午,大会首先进行了会议分主题讨论汇报,最后举行了大会总结和闭幕式。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杨一凡教授主持。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赵晓耕教授就本次大会进行了学术总结。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范忠信教授致闭幕词。2010’年会承办单位代表、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教授对2010’年会安排向与会代表做了简要介绍。据悉,2010’年会初步定于明年9月中旬在宁夏银川召开。最后,大会在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本次大会的学术综述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