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in University
Home > content
教学活动
[首发作品]读哈耶克《政治思想中的语言混淆》有感
Post:2004-01-06 19:08  View:3626

“小南湖”读书小组论文
“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首发作品


 

读哈耶克《政治思想中的语言混淆》有感
淳于闻


 


1985年,哈耶克的一只耳朵聋了。……关于这只耳朵还有一个笑话,而且还牵连到了马克思。这是他晚年最爱开的一个玩笑:马克思是右耳聋了,而他自己却是左耳聋了。 作为西方国家中右派政治势力所极力推崇的理论家,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哈耶克所捍卫的自由主义的典型特征,在于它“一概反对中央集权、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他称之为“英国意义上的自由主义”, 而不只是马克思。但是在剧变后的苏东,或者至少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能够与此前马克思的影响相抗衡者,哈耶克肯定得算一个。
两个人的涉足范围都是如此之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都穷毕生时间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懈的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目标,并都留下了鸿篇巨著。哈耶克与马克思具有着相当程度上的相似性:譬如,他们都反对民族主义;都把“自由市场”和“私有产权”视为“资本主义”的支柱,只是利弊与否,观点截然相反……而更为重要的是:在30年代,眼见纳粹掌握政权,哈耶克显然越来越关注欧洲的政治演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看到“文明”受到两种不可轻视的力量的威胁,即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危险不纯粹在于某个政党取得胜利,而在于一种观念的胜利,而这种观念有能力侵蚀欧洲的文明。……诚如哈耶克所洞察到的那样,问题在于如何去打退为极权制度提供基础的思想观念。他认为,答案在于,必须马上对那些观念进行坚持不懈的抨击,并且要培植并促进自由观念。 一句话,他深信“只有观念才能战胜观念”!这不禁使人想起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的教导:“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这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新奥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更多地是从学术的角度来阐释他的思想主张,以对知识或信息的分散性这一事实的认识来论证一个自由的社会秩序如何成为可能;以严密的推演将对自由的申辩奠基于知识论的基础之上, 而不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一类的神道设教,从而使相当部分的知识阶层有理由相信“彼可取而代之”。
哈耶克在分析中指出,自生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理念是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或者说,“社会理论的整个任务,乃在于这样一种努力”,即重构存在于社会世界中的各种自生自发的秩序。 或者说,哈耶克建构其社会理论的核心目的乃在于对人类社会中的“自生自发秩序”(即内部秩序)做理论上的阐发和捍卫。 “自生自发秩序” 既构成了哈耶克进行反思的出发点也构成了他的理论的最终成就。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体用一贯,有体有用。读《政治思想中的语言混淆》一文,更有深切体会。
译文正文中,
目录 正文中文译文行数 起始页码 页数 正文占比
标题 政治思想中的语言混淆 1行 0003 0.12%
导论 43行 0003 4 5.09%
一 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 133行 0007 6 15.76%
二 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 131行 0013 7 15.52%
三 关于阐明的规则与未阐明的规则的简要评论 57行 0020 2 6.75%
四 意见与意志、价值与目的 203行 0022 9 24.05%
五 规则支配的秩序与目的支配的秩序 28行 0031 1 3.32%
六 偶合秩序与经济 79行 0032 3 9.36%
七 有限民主与民主 169行 0035 8 20.02%
总计844行 0003-0043 40 99.99%
关于“内部秩序”以及与之相应的“内部规则”的论述占了相当多的篇幅,其后章节的意志、经济、民主等内容也都与这二者相关。同时,显而易见,正是对自生自发秩序和组织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秩序所做的这一界分,构成了哈耶克的社会秩序分类学的核心;同时,就理论的逻辑而言,哈耶克对自生自发秩序与组织的两分法,与其所确立的进化论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唯理主义框架之间也存在着结构上的一致性。 通过澄清易混淆并且已混淆的概念,由“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到“有限民主与民主”,步步推进,阐明自己的观念,这使得哈耶克的论证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并在其理论体系内形成相互的支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与经常只是以各种(借用武侠小说的)比喻和隐喻等措辞技艺,或诉诸权威和常识,以说服读者接受他们的结论 的“经济学散文”相比,冷静、准确!甚为钦佩!(但是学术圈外应该不会有太多人能将之读完吧?!)此为收获之一。
而收获之二,即如邓正来老师所言:“这里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学者对哈耶克理论的捍卫和批判的事实,之于中国学界,并不能使我们有理由仅停留在他们对哈耶克理论给出的作为研究结果的一般性评价层面,而忽略生产出这些评价所依凭的理论研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事实也没有给我们以任何理由仅依据个别西方论者的一般性评价便对哈耶克极为复杂的理论做“印象式”的捍卫或“印象式”的否定,而忽略作为这些评价对象的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在理路本身”, 但问题是他怎么就能想到这样来做呢?这是一个问题。于是我也“越来越相信,一个学者,如果没有自觉地将自己融入某个传统中,他的所谓创新,不过是智力的纵欲而已。……从哈耶克个人的经历,我们看到,传统对于学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浸淫于一种前后比较连贯的思想传统中,一位后学,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才有可能拥有一套古老、因而也被证明是真正有效的知识工具,才有可能使思考超越具体的时代,能够与几千年、数百年前的贤哲对话,而这种对话乃是思想发展的根基。太阳底下从来就没有多少新鲜事,今天我们思考的问题,与亚里士多德、休谟、米塞斯思考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哈耶克,“一位坚定的自由主义者。他接续上了那个伟大的政治学、经济学传统。他毕生的努力就是在新的知识背景下对这个传统进行重述,并在这个传统的边界进行批评和创新,从而成就了一种“思想的境界”。正是这个深厚的传统,赋予他的论证以无可比拟的知识上的力量。” 也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自休谟和康德之后,思想几乎无有进展,从而我的分析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他们停止的地方对他们的观点予以恢复。” 于是想起:
康德充分地意识到,与人无关的自然,对人来说只能是一种“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因而他把与人无关的自然设定为“自在之物”或“物自体”。于是他提出人对世界的认识必有自己的根据,这就是提供时空观念的感性形式和提供判断形式的知性范畴。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使世界对人生成为“现象”,即人所把握到的世界;而“物自体”则作为消极的界限而限定人类认识的可能性。这样,康德就承诺了两种“本体”的存在:既把“自然本体”作为认识的对象性前提和认识的消极界限而承诺下来;又把“精神本体”作为认识的主体件根据和认识的积极界限而承诺下来。在认识领域内,与其说康德是消解了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对立,勿宁说他是在证明这种对立的不可克服。
然而,康德哲学的真实意义在于他证明了:不仅两极对立的本体(自然本体和精神本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们之间是不能简单还原的;人的认识只能成立于对立两极的统一;统一的结果是使自在的世界变成自为的世界即属人的世界;属人的世界是实践理性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类行为所服从的“绝对命令”就是人类自我约束的“自律”,因而是人类的自由领域。这样,康德就把实践理性作为人类全部行为时根据而确立为哲学的新出发点。
这个新出发点对于自觉形态辩证法理论的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它要求从主体的活动出发去体认自然与精神、客体与主体的交互作用,阐发其间的辩证转化。
原来如此!那么,什么是我的思想传统?……
第三,阅读中,似乎发现了一个问题:进化论理性主义与建构论唯理主义、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开放社会与封闭(部落性质)社会、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私法与公法、社会正义或分配正义与交换正义、阐明的规则与未阐明的规则、意见与意志、价值与目的、规则支配的秩序与目的支配的秩序、偶合秩序与经济、有限民主与民主等等,文中有大量的成对出现的词语!两极对立?难道这位20世纪中晚期的学术大师?……
然而,从哲学的宏观历史上看,哲学对人类生存的关切,却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以文化的“层级”性去关切人类存在,即以“深层”文化的“基础性”、“根源性”来规范人类的全部思想与行为,从而将“深层”文化作为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这种“层级”性的关切,可以说是一种“解释”性的关切—以“深层”文化解释“表层”文化;另一种则是 以文化的“顺序”性去关切人类存在,即把“重要”的文化选择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以它来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这种“顺序”性的关切,可以说是一种“操作”(实践)性的关切——以“重要”的规范“次要”的。
对比“层级”性的关切与“顺序”性的关切,我们首先就会发现,这是“非历史”的与“历史”的两种不同的关切。“层级”性的关切,它先验的断定了文化样式的不同“层级”,并先验地承诺了“深层”文化对“表层”文化的基础性和根源性,因而它给自己提出的是“非历史”的任务——寻求“超历史”的、永恒的、终极的“本体”。与此相反,“顺序”性的关切,是以否定文化样式的先验的“层级”性为前提,并致力于“消解”文化样式“层级性”的先验原则,因而它给自己提出的是“历史”的任务——在自己时代的水平上对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作出慎重的文化选择。
在对“层级”性的关切与“顺序”性的关切的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层级”性的关切总是“两极对立”的。在“层级”性的关切中,哲学的核心范畴总是离开人的历史性存在,表现为“本体”对“变体”、“共相 ”解释“个别”、“本质”决定“现象”、“必然”支配“偶然”的恒定的“层级”关系。与此相反,在“顺序”性的关切中,则是以人的历史性存在为前提,构成表征人与世界、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诸如“自然”与“超自然”、“能动”与“受动”、“理想”与“现实”、“公平”与“效率”、“真理”与“价值”、“标准”与“选择”等相辅相成的矛盾关系。在这种“顺序”性的哲学关切中,它的诸对范畴具有显著的“平等”的特性,其“主从”关系则是“历史”性的。这表明,哲学从“层级”性的关切转向“顺序”性的关切,不只是从“思维方式”上体现了现代哲学的“从两极到中介”的变革,而且是从“价值导向”上实现了现代哲学的“从两极到中介”的变革。
黑格尔说: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重要的是在于它塑造和引导了时代精神。看来对一位思想家的理解,要深入其思想的内在理路,还要综观其思想的时代背景,(尤须精读哲学史呀!)于是,一番周折,对于哈耶克——这位文艺复兴时代之后少有的“全才”,似乎有了更多的一点了解。
 


 

我要发言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Address:No. 2699, Qianjin Street, Changchun 130012, China. Zipcode: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