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理学人 > 中国学者 > 阅读正文
法理学人|INFORMATION
邓正来

      1956年生,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政治学与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澳门大学资深访问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名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名誉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赣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法哲学。长期从事西方基本经典的汉译与研究工作,组织、策划并翻译出版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大量学术名著。出版著作、译著30余部,代表性著作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等;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自由秩序原理》和《法律、立法与自由》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等。针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缺乏严格的学术规范的现状,创办并主编了《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中国书评》等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刊物。 

    邓正来先生于2013年1月24日因病去世,终年56岁。

http://dzl.ias.fudan.edu.cn/

个人网站:正来学堂
个人博客:思 想 着 http://dzlai.fyfz.cn/blog/dzlai/

 治学格言: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难以确立的正是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因为这些问题是与我们的表达方式相伴随的,一旦我们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旧的问题就会连同旧的语言外套一起被抛弃。?
──维特根斯坦《札记》

 邓正来教授研究成果:
(一)主要论著:
1.《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2.《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5.《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市民社会》,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10月版。
8.《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自由主义社会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12.《寂寞的欢愉》,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再版;
14.《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1月版。
16.《小路上的思与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7.《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18.《反思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版。

 (二)主要译校论著:?
1.《法律史解释》(主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2.《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3.《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三联书店1995年版。?
4.《民主、宪政、对外事务》,三联书店1996年版。?
5.《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年版。?
6.《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2000年版。?
8.《哈耶克论文集》(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三联书店2002年版。?
10.《法律史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1.《法理学》(庞德)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法理学》(庞德)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主编书刊:?
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译本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中国书评》(季刊)(1994-1998),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3.《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1998),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4.《中国书评选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与亚力山大联合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6.《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季刊)(2002年-),香港社会科学评论出版社。
8.《王铁崖文选》(新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季刊),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法律与中国:法学学术前沿论坛》(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三卷](季刊),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3.《中国书评》(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4.《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四卷](季刊),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版;
15.《中国书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6.《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17.《中国书评》(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8.《中国法律哲学临界丛书》(5本),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9.《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0.《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1.《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四)主要论文:?
1992年:
《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与景跃进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年创刊号。
1993年:
《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3卷。
《台湾民间社会语式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5卷。?
1994年:
《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第8卷。
《学术研究与学术纪律:评〈南极政治与法律〉》,《中国书评》1994年创刊号。
《学术研究与论证方法:评崔之元的“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二十一世纪》1994年第10期。
《社会科学与知识类型:兼评荷曼斯的〈社会科学的本质〉》,《中国书评》1994年第2期。
1995年:?
《化解整体的社会科学观:“中国社会科学规范化”讨论的讨论》,《中国书评》1995年第6期。?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序〈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国书评》1995年第7期。
《中国人权利发展研究的理想与现实:评〈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书评》1995年第8期。
1996年:?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第15卷。?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学人》1996年总第9期。?
《探寻澳门研究的理论意义:序吴志良〈东西交汇看澳门〉》,《澳门研究》1996年第4期。
1997年:?
《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第20期。
《〈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的宪章〉:哈耶克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书名辨》,《读书》,1997年第8期。?
《中国近代史中的国家与社会:序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深度研究与自主发展:以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为个案》,《学术思想评论》1997年第2期。?
《中国与世界:国际法──〈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跋文》,《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
1998年:?
《一谈学科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2期。?
《再谈学科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3期。?
《否思社会科学:国家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5期。?
《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反思:〈研究与反思〉自序》,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
《“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建构与限度:对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序吴志良〈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澳门研究》1998年第7期。
《哈耶克思想研究与相关问题:〈自由与秩序〉自序》,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上),《社会理论学报》(香港)1998年秋季卷。?
1999年:?
《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下),《社会理论学报》(香港)1999年春季卷。?
2000年:?
《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的再思考:学科与国家的迷思》,《南方文坛》2000年第2期。?
《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与作用》,《开放时代》2000年第3期。?
2001年:?
《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上)、(下)》,《开放时代》2001年第1期。?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研究的答问录》,《奥尔多投资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答问录》,《法大评论》2001年第一卷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第1期。
《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
《中国法学教育的方向:谁的问题?》,《法学家茶座》2002年第1期。?
《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过程:哈耶克法律理论研究的补论》(未刊稿)。?
2003年:?
《社会学法理学的“社会神”》,《中外法学》2003年第3期。?
《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第一卷。?
《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邓正来先生话中国法学的重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5期。
《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读书》2003年第3期。
《中国法制的建构者:律师》,《律师文摘(卷首语)》2003年第5辑。
2004年:
《中国与世界的王铁崖先生》,《王铁崖文选》新版序。
《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迈向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庞德《法理学》(五卷本)译序。
《信与中国传统医学》,《读书》2004年第9期;                            
《我的学术之路遇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在受聘西南政法大学名誉教授晚会上的讲演》,《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再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理论法学前沿与中国法学的发展:序〈理论法学博士前沿论坛〉(第四卷)》,《法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总第7辑
《学术规范的讨论》,《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中国博士招生制度必须改革》,《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9月
《我们对社会生活“言说”的正当性》,《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9月                   
《对一种被遮蔽的制度性“共谋”的追求》,《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9月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一),《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中国法学的批判》(二),《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三),《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个案研究与批判》(四),《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五),《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立“本土资源论”的批判》(六),《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值得关注》,《新京报》2005年2月26日
2005年:(一)学术论文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一),《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中国法学的批判》(二),《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三),《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个案研究与批判》(四),《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五),《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六),《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对“法制与社会发展”之判准的反思:贺〈法制与社会发展〉出版十周年》,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一期;
《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一期;
《法学理论前沿与中国法学的发展》,载《法学家茶座》第7辑,2005年1月;
《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载《中国书评》2005年第一辑;
《中国学术刊物的反思与发展》,载《中国书评》2005年第二辑;
《法律与道德(译文)》,邓正来译,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3期;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弘扬学术批判,提升中国学术——〈中国书评〉主编邓正来先生访谈》(邓正来、杜 悦),载《学术界》2005年第4期;
《迈向自主的中国书评》,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5期;
《知识:开放与封闭:〈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序言》,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
《迈向自主的澳门社会科学研究》,载《澳门研究》2005年第3期(6月版);
《中国法学研究中“中国”的缺位》,载《中国改革》2005年第9期;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载《面向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100个重大问题》,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关注西方社会科学‘文化霸权’的问题》,载《中国书评》(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载《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5年第12期。
(二)报刊文章
《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值得关注》《新京报》2005年2月26日;
《直面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弊病》,《新京报》2005年1月16日,A03版;
《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值得关注》《新京报》2005年2月26日,A03版;
《哈耶克:备受争议的思想家》,《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20日,第6版整版;
《学术讨论为什么缺位》,《东方早报》2005年1月28日,第2版;
《许传玺院士事件的追究》,《中国青年报》,2005年3月2日,文化关注整版;
《学术翻译与中国社会科学如何发展》(苗炎访谈),《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7日,第7版整版;
《中国学者必须强调学术自主性》,《新京报》2005年3月27日,A03版;
《邓正来:推进中国学术规范化》(新京报记者访谈),《新京报》2005年5月5日,B04版;
《网络生活与学术研究:著名学者邓正来先生访谈录》(陈纺访谈),《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5月20日,“阅读周刊”第一版;
《个人史:睡过地铁站的教授》,《新京报》2005年5月5日,B04版;
《中国学术刊物的反思与发展》,《光明日报》2005年7月28日,6版;
《邓正来:当下的核心是建构中国学术自主性》,《科学时报》2005年9月26日“大学周刊”第4版整版;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科学时报》2005年11月21日“大讲堂”B4版;
2006年:
《〈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序》,载《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导论: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载《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台湾‘市民社会’语式的研究》,载《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载《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载《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与作用》,载《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书籍》,载《检察日报》2006年1月15日,第3版。
《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载《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中国法学的批判与建构》,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法学》,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载《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6年第1期。
《中国法学路在何方》,载《青年思想家》2005年第2期。
《临界:中国青年学者的使命与担当》,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历史描述中的意识与问题》,载《学术界》2006年第2期。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下)》,载《开放时代》2006年第2期。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法学》,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jurispr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jurisprudence---building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e China”, i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 1, Numb.2, April 2006。
《中国法学的批判与建构》,载《分析与批评:学术传承的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和批判》,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第3期。
《中国法律应用研究的理论定位问题》,载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中国应用法学研究》2006年创刊号。
《在体制中拒绝主流》,载《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直面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载《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法学研究中‘以小见大’的个案》,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4期。
《历史描述中的意识与问题》,载《律师文摘》2006年第4辑。
《法学理论前沿与中国法学的发展》,载《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学术讨论有益创新》,载《人民日报》2006年8月10日,第11版。
《在日常教学中践行学术理想:著名学者邓正来先生教学方法访谈录》,《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杂志2006年第3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学在民间’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载《学术界》2006年第5期。
《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对话》,载《粤海风》2006年第5期。
《以学术为本,办出学术期刊的品位》,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主持人寄语:在考问中推进思考》,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
《主持人寄语:回归经典 个别阅读》,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0期。
Criticism on the urbanized trend of Chinese law research, i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 1, Numb.4, October 2006。
《从“知识规划时代”中解放出来》,载《中国书评》(第五辑),上海出版集团2006年10月版。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和批判》,载《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10期。
《“小路”上的思与语》,载《法学家茶座》2006年第11辑。
《中国法学的发展与世界结构》,《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
《法学研究中‘以小见大’的个案》,载《信仰与权威》2006年版。
《历史描述中的意识与问题》,载《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学术与人生》,载《南京大学法学探索》2006年第1期。

 参加主要国际学术活动:
1993年应邀参加“国际社会科学发展研讨会”(香港);
1994年应邀参加“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学大会”(美国);
1994年应邀参加“人权与发展学术讨论会”(马来西亚);
1995年应邀参加“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法国);
1996年应邀开设“澳门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讲座(澳门、香港);
1997年应邀参加国际会议(法国);
1997年应邀参加“人权与生命”国际学术会议(巴西);
1998年应邀参加联合国社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法国);
2004年应邀开设“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讲座(澳门);                    
2004年应邀参加“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国际会议(中国);                  
2005年4月24日参加浙江社会科学和《浙江学刊》主办的“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战略研讨会”,并做题为“学术自主性与知识生产”的演讲;
2005年5月24日至29日应邀参加第22届世界法哲学及社会哲学年会(西班牙南部古城格拉内达)
2005年5月13日-14日,应邀参加第二届《法学翻译与中国法的现代化》、《美国法律文库暨法律翻译与法律变迁》研讨会,并与信春鹰教授一起主持第一场讨论:“法学翻译与中国的法学教育”;
2005年5月23日-29日参加西班牙第22界世界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全球化社会中的法律与正义”大会;
2005年5月18日-20日参加首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论坛”,代表学术顾问委员会做题为“全球化时代与三个理念的转换”致辞,并对大会的讨论做了学术总评;
2005年6月24-26日参加由中山大学、人民大学和吉林大学三校联合主办的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社会变化与政治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且主持了大会的第一场关于“社会变迁中的利益”的讨论;
2005年7月16日参加在京召开的“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并主持第三场专题研讨。本次论坛以“学术批评、学风建设与学术进步”为主题,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社、天津市语言学会协办。
2005年8月5~10日参加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家机关与公民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新纪元学院、南方学院和雪华堂联合主办),并做了主题为国家与社会之理论思考的大会发言。同时应马来西亚《东方日报》和雪华堂的邀请,做了题为“国家与公民社会:经验之维”的公开演讲。
2005年8月25-27日在北京参加并主持第一届华人哈耶克学会的学术研讨会。
2005年10月4-6日参加并为“中国法学的反思与前瞻学术论坛”做基调发言,并受托为大会致闭幕辞;
2005年10月7-10日应邀参加“社会科学与澳门”澳门社会科学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并为大会做基调发言。
2005年11月25-27日应邀参加北京大学主办的“中国三农问题与宪政”学术会议,并为大会做学术总结发言。

 
网上论文:
邓正来:中国人权利发展研究的理想与现实——评《走向权利的时代》
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的再思考——学科与国家的迷思
邓正来:知识生产与支配关系——《自选集》自序
邓正来:深度研究与自主发展——以对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为个案
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
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引论
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邓正来: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
邓正来:社会科学与知识类型——兼评荷曼斯的《社会科学的本质》
邓正来: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
邓正来: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
邓正来: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
邓正来:我的学术之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在西南政法大学的演讲)
邓正来先生谈学问人生(西南法学论坛系列讲座)
邓正来: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
邓正来:中国与世界的王铁崖先生
邓正来:以学术为本共建一流学堂——在“正来学堂”百日庆典上的讲话
邓正来:中国博士招生制度必须改革——“我的北大考博经历”读后
邓正来:我们对社会生活“言说”的正当性——再论“苏力招博事件”
邓正来:对一种被遮蔽的制度性“共谋”的追究——三论“苏力招博事件”
邓正来:我翻译的这几本书
邓正来:信与中国传统医学
邓正来:学术讨论为什么缺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一)
邓正来:铲除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二)
邓正来:对“考研变高考”的制度性逼问
邓正来: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关注世界结构下的中国学术自主性问题
邓正来: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之合法性的质疑
邓正来:哈耶克与他的自由主义理论
邓正来:《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宪章》——哈耶克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书名辨
邓正来:哈耶克思想研究与相关问题
邓正来: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哈耶克论文集》编译序(上)
邓正来: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哈耶克论文集》编译序(下)
邓正来: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
邓正来: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过程——哈耶克法律理论研究的补论
邓正来: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受聘吉林大学教授就职学术演讲
邓正来:邓正来先生话中国法学的重建
邓正来: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
邓正来:中国法制的建构者
邓正来:对“法制与社会发展”之判准的反思——贺《法制与社会发展》出版十周年
邓正来:探寻澳门研究的理论意义——《东西交汇看澳门》序言

 

  
2007-4-27 阅读次数 [40501]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