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邵帅 崔兴华:走中国特色能源转型发展之路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5-29 23:09  点击:68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金钥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能源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要求我们站在全新的高度,谋划中国特色能源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的能源动力。

能源转型发展重在先立后破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积极探索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积极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能源转型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上述两方面总体要求为实现中国特色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能源转型发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基本国情出发,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根基,以世界先进的能源科技创新为驱动,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强国。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能源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只有行稳才能致远。坚持先立后破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具体落实。推进能源转型先立后破不能“削足适履”,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能源结构、能源科技水平等基本国情,只有“立”得稳才“破”得好,坚持稳中求进、通盘谋划,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第一,以我国能源禀赋特征为基础,立足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新”在于符合中国国情,“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特征,经济现代化发展对煤炭具有高度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得能源转型发展变得异常艰难,也决定了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煤炭仍是中国能源供给体系中的主体能源。一方面,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但这些地区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有限,导致新能源电力供给与用电需求之间出现较为明显的区域不对称、不均衡问题。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电稳定性差,如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特点,而传统的煤炭发电具有廉价、稳定可靠等优势,导致目前可再生能源尚不足以支撑能源供给。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下的能源转型需要做到“退煤有道”,在确保煤电在能源供给体系中兜底保供,继续发挥其“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的同时,循序渐进地降低煤炭发电量,增加非化石能源发电,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第二,以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为基础,立足我国能源科技尚未成熟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能源科技处于换挡提效的关键时期,能源绿色开发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且部分领域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对标新形势和世界先进能源技术水平,我国能源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支撑碳中和愿景实现的核心能源技术尚未成熟,清洁能源技术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清洁能源强行取代传统能源,可能会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以储能技术为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传统电力生产即发即用、难以储存问题的关键技术。但是,目前储能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尚存在不同的技术短板,如太阳能的能源储存规模较小;抽水蓄能虽能达到规模,但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大,导致可再生能源发电尚无法取代传统能源。可见,核心技术难题仍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应立足我国能源科技尚未成熟的基本国情,坚守国家能源安全“红线”,不断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加快抢占全球能源科技领域的制高点。

科学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2021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指出,“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我们更加科学地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强对化石能源消费的导向性约束,统筹协调好节能降碳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做出的新时代能源转型发展的制度设计,对建设中国特色能源强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现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是科学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关系着能源转型发展的未来,必将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科学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立足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的核心要求,通过能源科技创新解决能源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能源技术垄断,深化能源改革,不断提升能源配置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把握全球能源科技革命趋势,不断加快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能源科技创新,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推动实现能源强度大幅下降,拓展能源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和新路径。

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科学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保障。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建设能源强国的根基。现代能源体系是一项涉及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及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长期系统性工程,有利于推动能源消费“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为此,在能源生产体系方面,应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为抓手,助力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生产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能源消费体系方面,应着力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的落地,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的作用,为实现能源消费“双控”与能源转型的协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应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依托,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实现碳排放“双控”目标。在能源发展布局方面,应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推动区域能源转型与协调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