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信息 > 阅读正文
学界信息|INFORMATION
“北大社会法学高端讲座系列之一:社会法的法理命题”顺利举办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4-13 09:40  点击:1632

2022年3月26日上午,“北大社会法学高端讲座系列之一:社会法的法理命题”在北京大学凯原楼303会议室成功举办。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马长山先生受邀于线上进行了精彩讲座。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吸引了三百余位听众参与本次活动。

 

“北大社会法学高端讲座”,由北京大学社会法团队于2022年创设,聚焦社会法的基础性和理论性问题,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以主讲和与谈的方式,展现、探讨和互动,旨在夯实社会法理论基石,推动社会法理论纵深发展。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副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与谈嘉宾有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叶静漪教授,中国经济法研究会会长张守文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陈一峰副教授、胡凌副教授。

 

主旨演讲

 

马长山教授围绕数字时代的社会法、社会法的问题与命题、社会法的理论前瞻三方面进行了主题讲座。首先,他分析当前社会正面临着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深刻变革,表现在经济上形成了普惠包容的形态,政治上构建起数字公民与数字政府互动的行政模式,社会中构筑共建共治、智慧共享的数字生活。在此基础上,他指出社会法的核心是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保护,因此社会的变化必将牵动社会法的革新,为社会法的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他将法学界对于新时代挑战的态度概括为守成主义、并行主义和革命主义,面对数字化的新时代,社会法需要从挑战中抽象出命题,将技术转化为理论,实现理论提炼、原理探索和制度设计。马长山教授从数字生存、数字劳动、数字人权和数字正义四个方面指出了社会法需要应对的命题。一是年龄、地域和阶层的鸿沟导致了数字身份的不平等,数字精英和数字贫困的出现加剧了社会极化;二是现代人劳动的全过程都处在算法的评级、监控之下,形成了严峻的社会问题;三是数据茧房、算法歧视、“删除性”制裁等问题对人权的侵害;四是数字正义对原有价值体系的冲击和融合。最后,马长山教授提出,社会法应当置身于新法学、新文科的背景之下,积极吸纳数字时代的新思维、新方法,在跨学科交叉中实现转型和升级。

 

点评与问答环节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叶静漪教授首先对马长山教授的讲座表示了感谢。她认为法理学为社会法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发展中的社会法应该与数字时代共进,需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展开,构建共享型社会法。

 

中国经济法研究会会长张守文教授充分肯定了马长山教授的观点,认为社会法研究需要关注科技与社会、政府与社会两组关系,在社会底座改变的背景下社会法学研究也要及时跟进,关注数字极化和社会分化下如何提高人的发展能力的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张翔教授认为,我国宪法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原则要解决的问题是共享和社会平衡、社会正义的实现,这一问题在数字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所有的学科都在调整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马长山老师的见解很有启发性和创新性。

 

北京大学法学院胡凌副教授提出,法理学需要解释在社会底层关系的变动中,新的规则如何生成以及规则之间的选择和适用,数字时代社会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扩散,法理学和社会法都需要关注劳动合作与分配的命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陈一峰副教授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论。他认为,数字时代社会法应当着眼于保障人对社会的有效参与,而不是沦为被算法支配的对象,社会法需要高度关注社会分配正义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法律公共基础设施的作用。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作为最后一个点评人对马长山教授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肯定。她认为社会法面临着传统的基本概念和范式还没有被成功提取,和应对数字化时代到来的双重挑战,但这同样为社会法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法的核心使命始终是保护人的基本社会权利,而如何界定基本社会权利的范畴尚需要在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厘清,马长山教授提出的宏大命题为社会法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启发。

 

最后,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主讲与讨论后,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