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信息 > 阅读正文
学界信息|INFORMATION
整体史视野下的法律史研究”系列讲座之二十六 表述与现实:胡广·蔡邕《帝之下书有四》说的显与隐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4-02 09:21  点击:1156

2022年3月21日下午两点,“整体史视野下的法律史研究”系列讲座第二十六讲之“表述与现实:胡广·蔡邕《帝之下书有四》说的显与隐”在明德法学楼725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历史系侯旭东教授担任主讲人,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朱腾教授主持,与谈嘉宾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刘后滨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陈煜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孙闻博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黄海助理研究员。本次讲座亦得到历史学系、法律史系等系学生线下的广泛参与,会议气氛十分热烈。

主讲人侯旭东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与出土文书简牍,近年关注古代国家的形态与运行机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什么是日常统治史》(2020)、《宠》(2018)、《佛陀相佑》2018)、《近观中古史》(2015)、《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1998/2015)、《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2005)等专著及译著。

讲座主要围绕《独断》所记载的文书分类展开。侯旭东教授首先就对“反映论”和此讲座主题的研究背景做了简单介绍,然后引入《独断》原文,并对《独断》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和评判。侯旭东教授指出,《独断》看上去是一篇关于文书分类的研究,后人多依据此进行分类梳理汉代皇帝下发的文书,然《独断》仅将文书分为策书、制书、诏书、戒敕四类,常见于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的“玺书”“口谕”等却不见于上,这或许是基于胡广、蔡邕本人对时局的认识,试图将皇帝统治手段纳入文书化与“法制”与“制度”的轨道而导致的。其进一步指出,历史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在研究材料时需由“变”返回“常”,注重类型学研究与流动的现实之间的距离。

与谈嘉宾就讲座所涉四部分发表了自己专业的见解。陈煜副教授认为,清代的则例亦有与本讲座主题相通的问题。黄海研究员指出,在研读材料时,需意识到文本创作者的主观性,并就尚书与符玺郎中的关系提出疑问。李力教授肯定了讲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指出在秦汉史研究中还需注重文本本身的处理。刘后滨教授就独断的标点问题,时人的表述问题,玺书与王言的关系等六个问题发问。孙闻博教授认为《独断》是官制类的书籍,但与《续汉书·百官志》有明显的差异,和东汉现实亦有距离,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做完全范本,并就皇帝和中央官僚的关系提出疑问。侯旭东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肯定并一一予以回复。

下午五点,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迎来尾声,主讲人、主持人与与谈嘉宾进行合影留念。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