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段丹洁:深化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研究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11-14 18:00  点击:1276

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和保障国泰民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0月2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大变局下的国家安全与治理”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问题展开探讨。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军事等多个领域,同时涉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它首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史观,强调人民才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将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中国人民谋福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观。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又是对传统国家安全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它既包含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等优秀传统思想,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从实践角度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我们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它也为推进国际关系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可以帮助各国应对不断增多的各类安全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表示,全球治理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和信任赤字。同某些西方国家单纯以自身私利作为行动指南形成鲜明对比,“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全球治理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主张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关注“重民、安民、顺民、富民、利民”。中国尊重每个国家根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搞价值理念输出,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各国人民实现民心相通。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外交学院院长徐坚谈到,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以及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关系,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对外工作服务于我国政治制度稳定的使命。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认为,全球格局以及大国博弈和竞争态势的重大变化,导致了国际经济竞争中出现“新常态”。中国需要利用这种“新常态”,全面推进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新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

面对日趋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深刻变化的国内环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蒋庆哲表示,我们必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大局观念、战略思维、政治意识和能力担当的高级专门人才。

围绕“两个大局与两个格局”开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安全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认为,国家安全学研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十点要求”为核心,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风险预见能力。在研究中,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突出“实”的一面,务实避虚。国家安全学的“面”很宽,涉及诸多领域,这就要求学者的研究必须有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当今世界面临冷战后最危险和复杂的局面。中国要树立政治自信和价值自信,学术界要积极构建具有中国原创性的国家安全学学术概念和学术体系。

国家安全学研究要围绕“两个大局与两个格局”开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谈到,“两个大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格局”则是新发展格局和大安全格局。在他看来,“两个大局”是世界观,它明确指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东升西降,最大的变量则是中国复兴。“两个格局”则是方法论,它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当前,新发展格局已经初具形态,即中国的发展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大安全格局还在构建之中,但是基本轮廓已比较清晰。如在组织机制上设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思想理论上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认为,国家安全具有相互性和相对性。相互性表明安全是存在于相互关系当中的,一个国家无法只依靠自身来获得安全。相对性则意味着不存在绝对安全,因而追求安全的时候不能让其他国家感到不安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些方法或结论,诸如同盟理论、集体安全理论或平衡理论、相互依赖理论等,都可以被运用到国家安全学研究当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表示,国家安全学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诸多领域,因此需要集合各领域优秀学者的智慧。希望通过建立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学研究提供更多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和现实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面对国家安全道路和战略选择问题,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提出,中美两国都具有非常强的自主发展潜力和韧性,尽管双方的紧张态势会持续较长时间,但两国关系不会失控。对于中国而言,关键在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中国需要逐步扩展自身战略空间,坚持战略集中原则,以集中力量应对外部压力。

从历史政治学角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解读了国家安全概念。他表示,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这是我们研究政治学的宝贵财富,而历史政治学就是要探究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历史渊源与轨迹。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本质是客观上没有威胁,主观上没有恐惧。”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看来,局限于某一学科解释总体国家安全观就如同盲人摸象,无法看到国家安全的整体概况。他认为,当前中国在安全领域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在国内层面,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国际层面,要避免陷入大国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力争解决要素安全、结构安全、系统性安全三大任务。

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