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信息 > 阅读正文
学界信息|INFORMATION
新时代网络犯罪现代化治理的科学应对——中国犯罪学学会2020年年会综述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1-05 15:06  点击:1879

日前,以“现代社会与犯罪治理:网络犯罪专题研讨”为主题,由中国犯罪学学会主办,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华东政法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犯罪学学会2020年年会暨第29届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犯罪演化新特征、网络犯罪发展新趋势、网络犯罪治理新理念、网络犯罪学科新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网络犯罪演化新特征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指出,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网络犯罪案件年均增长数约为25%、被告人人数增长达到40%左右。网络犯罪具有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模式生态化、犯罪主体泛众化、犯罪行为跨域化、犯罪结果升级化等新特征。从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中发现,网络犯罪主体日趋多元,上下游之间分工更加精细,跨境跨地域流动和协作更加普遍,网络犯罪工具和传统犯罪手段的融合更加紧密,网络犯罪风险的发酵扩散过程更加迅速,已经严重危害到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秩序。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顾晓军介绍,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检察机关网络犯罪案件办理数据为样本,诈骗罪、盗窃罪、开设赌场罪、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等四大罪名的占比超过55%,网络诈骗占比最高并且增速明显,近3年来年均增速均超过20%;网络赌博类犯罪中通过网络游戏等方式打“擦边球”现象日益增多;淫秽信息类犯罪基本上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只有网络盗窃犯罪数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网络犯罪发展新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时延安认为,新的犯罪类型还会不断出现,比如网络欺凌、网络跟踪、人格欺诈、信用欺诈等可能成为新的法定犯罪。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负担会越来越重,公共部门、网民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法律冲突和矛盾将会加剧。同时,网络犯罪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未来网络治理领域的国际关系调整将可能成为新的热点。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全教授分析,过去二十余年的网络犯罪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1994年至2000年),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犯罪;第二阶段是爆发阶段(2001年至2012年),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攻击较为猖獗,犯罪数量和规模增长较快,受害群体较为广泛;第三阶段是融合阶段(2012年以来),随着Web3.0移动应用的广泛使用,“互联网+”的犯罪形式日益增多。当前已经完成计算机犯罪到网络犯罪的过渡,在未来趋势上可能将由网络犯罪向信息犯罪、数据犯罪、人工智能犯罪等新兴领域演化。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厅王广聪指出,犯罪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社会条件下犯罪必然发生新的变化。以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为例,随着犯罪行为的网络技能化,自然犯罪体力依赖程度显著下降,增强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能力;同时虚拟社会的非直接感受性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耻辱感下降,道德教化抑制犯罪生成的作用相对淡化,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出现早熟化、多元化趋势,基于自然犯罪形态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需要及时调整。

网络犯罪治理新理念
  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万春指出,应对网络犯罪,要在更宏大的视野下探索一体化治理模式,从源头上遏制网络犯罪的产生、异化,践行犯罪学“上医治未病”的管控风险理念。犯罪学研究一方面需对各类犯罪风险进一步加以类型化和甄别,以更好地实现对传统风险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需及时捕捉网络时代犯罪新动向、总结犯罪新特征,归纳犯罪新动因,合理有效地组织起对新型信息网络犯罪问题的积极应对,防止物理世界的犯罪风险向虚拟空间外溢,并回流到线下产生损害。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本才指出,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网是法治建设的必然延伸,也是法治建设的崭新领域,更是检察机关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特别是在当前司法实务中网络犯罪在行为、工具、场域等方面的特殊性,对刑法传统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罪名司法适用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显现,更加迫切需要发挥犯罪学在刑法之前研究刑法的指引性功能,为推动刑事政治的科学化、有效化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魏昌东建议,网络犯罪动因在客观上是极难消除的,因此预防网络犯罪的重心应放在减少犯罪机会上,使“不能犯”成为预防网络犯罪策略设计的一个立足点,树立全链条式的一体化治理理念,强力推进互联网平台刑事合规的深化,提升网络服务提供者进入门槛,严密网络犯罪防控机制。
  华东政法大学互联网企业反腐败与合规研究院院长李翔认为,所谓技术中立的提法是一个伪命题,不具有法律意义。技术不可能中立,技术创新是客观的,但是技术的应用不可能是客观的。建议将修复性和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其中,必要时可以先行探索地方立法。
网络犯罪学科新发展
  中国犯罪学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2019)》在网络犯罪学学科建设作出了一定探索。该书除对2019年度中国犯罪治理状况、犯罪态势分析、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学科发展动态进行了持续梳理与剖析之外,今年特别策划编制了《中国互联网发展25年与网络犯罪治理(1994-2019)》专题报告,据该书执行主编、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应培礼教授介绍,“该报告对于25年来网络犯罪治理的立法改革、司法创新以及社会治理,同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评估,从而对于未来网络犯罪治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依据。”


来源: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16364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