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信息 > 阅读正文
学界信息|INFORMATION
"首届司法大数据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司法责任制改革"在清华法学院成功举办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7-08 21:07  点击:279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做出的“遵循司法规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指示精神,以及习总书记2018年1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深化智能化建设”的要求,2018年6月29日,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清华大学法律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司法大数据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司法责任制改革"在清华法学院明理楼模拟法庭举行。论坛邀请到四十余位来自高校、司法界和网络行业等专家学者参加。

 

 

图为|首届司法大数据论坛嘉宾合影

 

 

图为|论坛现场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啸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介绍了与会嘉宾并对嘉宾们莅临法学院参加本次论坛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图为|清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啸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清华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司法责任制两大热点话题对法院的审判和业务开展乃至国家的治理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下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清华法学院有责任将二者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将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申院长从清华法学院年轻而古老、先入主流后有特色两大标签出发,指出法律+科技将是清华法学院未来具有特色的一个发展方向。最后,他倡导专家学者一起探讨现代网络发展和大数据给司法责任制带来的各种机遇与问题!

 

 

图为|清华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致辞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孙福辉在致辞中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探索司法改革和技术变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阐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全业务化办理、全流程司法改革、全方位智能服务方面的进展。她认为,全面智慧法院的建设对国家治理和领导决策起到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使得决策更加精准化、科学化。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孙福辉致辞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福林在致辞中认为,复杂的知识和逻辑关系使得法律领域相对特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法律领域中面临着很多挑战。 

 

 

图为|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福林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本次论坛分为主旨演讲、主题探讨、圆桌对话、自由讨论等六个环节进行。

第一单元的主旨演讲由清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啸教授主持。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汉华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大数据与司法观念变革”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的使用,对司法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等等都带来了很深刻的变革。新经济、新业态带来了新兴的法治范式变革,使得新旧范式的并存、纠结与冲突,而无形、不可见的观念变革才是一切制度的基础。他进而论述了司法理念变革的关键,是要确立规范、价值、功效并重的综合法治观,底线思维不可或缺,应注意调整完善考核标准,保持司法谦抑性,推进阳光司法等。

 

 

图为|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汉华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全国人大宪法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为司法责任制改革带来的机遇”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司法改革顶层的设计和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为司法责任制的落实带来很多机遇,使其能够在相对平稳的时间和空间下进行,从重视结构责任到了重视过程和重视场景,司法改革因此也能够相对从容和平稳。但是,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落实司法责任制时需要注意克服司法惰性、避免责任落实的绝对化,要注意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司法信息公开限度等问题。

 

 

图为|全国人大宪法与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规划处何帆处长发表了题为“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主旨演讲。他从狭义角度概括了信息技术从七个方面为司法责任制改革助力:一个是科学分案,二是团队组建,三是机构设置,四是监督管理,五是类案同判,六是绩效考核,七是依法问责,并详细阐释了每一个方面的具体历程和对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具体影响。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的规划处何帆处长发表主旨演讲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发表了题为“互联网时代法治新需求与司法新应对”的主旨演讲,她系统阐述了作为全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的经验,指出互联网审判的司法公信力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杭州互联网法院通过共建互联网司法审判的机制,再造涉网审判诉讼规则,探索互联网审理模式,引领规范互联网行为,促进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她提出运用诉讼互联网法院平台、互联网法院移动端和互联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互联网改革的司法红利,使信息化技术应对新的司法需求,助推司法责任制的改革,为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多的司法实践样本。

 

 

图为|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发表主旨演讲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下的司法责任制改革”,由清华法学院院长助理刘晗副教授主持。

 

 

图为|清华法学院院长助理刘晗副教授主持论坛第二单元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首先发言,他认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核心是对审判组织与审判人员的一种赋权。司法责任制是职权配置权力、责任承担、启动追责的统一,而大数据为法官权力的行使和履责提供支持、为启动追责程序创造有利的条件、为适应新形势做好技术准备。

 

 

图为|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教授发言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柏帧在发言中认为,司法责任制目的是为公众提供公正裁判,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诉讼参与人乃至法院、法官。他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南法院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和具体的应用。

 

 

 

图为|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柏帧发言

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袁荷刚院长在发言中围绕着中基层法院在精准审判和正确决策,数据运用和提升质效,规范管理和放权不放任,促进司法廉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他希望理论界和实务界形成合力,解决中基层应用中的一些困境,来提高法院的审判质效和人民满意度,提升司法公信力。

 

 

 

图为|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袁荷刚发言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坤在发言中介绍了华宇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历程和成果,他从立案到执行层面的信息系统工具的开发,到审判管理、司法管理等法院的业务管理层面上的数据碰撞、绩效管理,再到司法为民、便民的智慧法院等发展历程,阐释了法律的人工智能平台体系分为管数据、管知识、管AI三个部分,进而为司法审判中的各项场景提供重要的智能支持。

 

 

图为|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坤发言 

接下来的圆桌对话由清华法学院院长助理刘晗副教授继续主持。

第一位发言人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教授。他认为,在司法领域运用大数据、运用信息技术,对中国司法体制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大幅度地提高司法效率,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其溢出效应是可以借助大数据的技术优化配置司法资源和进行预警。他认为司法大数据平台应由最高法院统一来建,进而实现数据格式统一和开放共享,集中资源以便全国打造一张网。

 

 

图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教授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万方副教授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学者应该跳出买卖双方进行前瞻性的制度性研究和价值评估。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警示,主要有三对可能需要去调和的矛盾,即数据展示中平衡公开和隐私之间的关系,人和机器的关系中算法伦理等问题的博弈、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万方副教授发言

北京市高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刘书星主要关注的是法院生态网络化问题,他在发言中阐述了法院生态网络化的正当性审查、技术手段如何确认、网络行为推定异议制度、电子法官在新的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方法和规则等问题。

 

 

图为|北京市高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刘书星发言

下午的研讨会继续进行论坛的第四环节,主题为“智能司法中的学术研究方向”,由清华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副教授主持。

 

 

图为|清华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副教授主持论坛第四环节

清华法学院劳东燕教授首先发言。她关注案件质量问题蕴含着的丰富规则、自治内容和法律体系应有的自我演进机制。她指出,如何利用判决的大数据对新型案件进行处理,实际上各地做法不一。就提高案件判决质量而言,确保同案同判很重要的是向社会公众传达一种规则意识。她认为,智慧法院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审查、法律推理,这些都涉及到案件质量问题。最后,劳东燕教授就数据的属性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共同犯罪所面临的冲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图为|清华法学院劳东燕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副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了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问题以及司法人工智能化在欧洲和美国的状态。他指出,类似于司法审判这类会对个人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中,人工智能核心功能在于预测,而司法的本质其实是决断,因此希望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完全替代司法系统、替代法官其实是不现实的。最后,他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某些司法领域如司法公开等方面的落地,及司法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的学术落地等问题。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副教授发言

第五单元主题为“技术服务企业在司法改革下的探索”,清华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副教授继续主持了本环节。

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业务总监芮刚首先发言,他从知识服务型智慧法院智能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如何提高法官生产力等方面出发,就法官在智能审判工作中的困境和期待、智能辅助系统对审判工作的辅助和知识服务智慧法院的数据共享发表见解。

 

 

图为|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业务总监芮刚发言

阿里云司法行业技术总监徐冲认为,法律解决的是社会沟通和协同的一个成本,故此应从探索数据应用的目的来规范数据的法律,通过探索数据的一般性连接,来快速地进行数据的法规完善。他还介绍了阿里巴巴作为技术服务企业如何在新型的合作结构中服务司法等经验。

 

 

 

图为|阿里云司法行业技术总监徐冲发言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陆通在发言中就法律人真正需要核心平台是什么这一问题发表观点,指出人工智能的纯技术方面已不成问题,难点在于价值判断。

 

 

图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陆通发言

第六单元自由发言与讨论环节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刘云主持。

 

 

图为|清华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刘云主持论坛第六环节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职务犯罪检察部副主任王燕鹏首先分享了对数据如何与司法责任制改革相契合的看法。他认为,数据的采集的第一个解决方案是数据的沉淀、数据资源的挖掘,要有专业化的模块和个性化的模块的设计。他还对数据应用如何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发表观点。

 

 

图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职务犯罪检察部副主任王燕鹏发言

接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中心金鸿浩博士分享了对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4.0和新时代智慧检务生态的相关见解和观点。

 

 

 

图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中心金鸿浩发言

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唐万辉以“以办案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为主题做了分享,对助力于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产品应该以办案为中心予以打造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对此,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业务总监芮刚对数据来源问题予以回应,指出人工智能进步和迭代离不开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尤其是一线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院的学生等群体的共同参与。

 

 

图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唐万辉发言

最后,在会议的闭幕环节,清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程啸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在立法、司法、执法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和许多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次论坛从理论、实务、技术等多维度对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利于明确未来信息技术助力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前进方向。他再次对嘉宾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按嘉宾姓名拼音排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职务犯罪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陈禹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科技信息技术中心处长林键秋、副主任段聪敏、干部丁汉及梁权赠,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马丽荣,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劭坤等。 

参加本次论坛的新闻媒体嘉宾有《人民日报》记者倪弋、《光明日报》记者陈慧娟、《法制日报》记者朱宁宁、《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刘万永、《人民法院报》记者李媛、《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周頔等。

 (法学院信息中心供稿)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日期:2018年7月8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