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净月书屋 > 阅读正文
净月书屋|INFORMATION
《唐律“七杀”研究》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6-27 17:41  点击:24276

【作者简介】

刘晓林,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东方法律文化分会理事、吉林省法学会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陇南市人大立法顾问。在商务印书馆、法律出版社出版专著、编著三部,在《法学研究》、《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律科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当代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摘录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甘肃省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

【内容简介】

 唐律集先代立法之大成,开后代立法之先河,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制在立法技术、概念原理、观念文化方面的精华总成。唐律研究对于理解与借鉴传统法制意义重大,唐律研究的切入点当为唐律中具有基础性、一般性的问题。“七杀”在唐律乃至中国传统律学中最具代表性、是当时科学程度最高的概括。唐律“七杀”立法各具特征与侧重,其立法技术、法律原理、法制观念方面的成就无疑代表了中国传统律学发展的最高峰。

本书以研究内容为标准,将主干分为三部分:唐律“七杀”的具体研究、整体研究与比较研究。唐律“七杀”的具体研究将唐律谋杀、故杀、劫杀、斗杀、 戏杀、误杀、过失杀以律文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解析“七杀”立法的构成特征、罪刑详情与法律实践状况。整体研究把“七杀”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其特质与结构。比较研究涉及的是唐律与西方古代经典罗马法以及唐律与中国现行刑法关于杀人罪立法对比,试图追寻中西古代法文化的同质与差异,及古代法文化与现代法文化应有的历史联系。本书是中国刑法史研究的断代专书,拓展了当下刑法理论研究的历史视野,弥补了唐律研究的微观视域,是一部补白之作。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主旨与方法

  四、本书结构与创新

第二章  谋杀

  一、构成特征

    (一)罪过形式

    (二)行为分类

    (三)行为阶段

    (四)首从判断与科刑规则

    (五)谋杀科刑的处罚特例

  二、罪刑详情——以典型谋杀形态为中心

    (一)一般谋杀

    (二)特殊谋杀

    (三)特殊谋杀中犯罪主体身份关系相异的科刑

    (四)雇佣杀人科刑

    (五)比附谋杀罪科刑

  三、法律实践

第三章  故杀

  一、含义

  二、构成特征

    (一)罪过形式

    (二)排斥共同犯罪

    (三)处罚特例

  三、罪刑详情

    (一)概括规定

    (二)具体列举

    (三)比附论罪

  四、法律实践

第四章  劫杀

  一、含义

    (一)“劫杀”词义溯源

    (二)唐律中“劫杀”的含义

  二、构成特征

    (一)罪过形式

    (二)客观方面

    (三)犯罪对象

    (四)共同犯罪

  三、罪刑详情

    (一)“谋叛”条罪刑详情

    (二)“劫囚”条罪刑详情

    (三)“强盗”条罪刑详情

    (四)“略人略卖人”条罪刑详情

    (五)唐律“劫杀”罪刑详情

  四、法律实践

    (一)以“盗杀”叙述案件

    (二)以“劫囚”、“劫杀”叙述案件

    (三)以“盗贼……杀”叙述案件

第五章  斗杀

  一、构成特征

    (一)斗杀的罪过式:间接故意

    (二)斗杀行为的发展阶段:由“斗”至“殴”

    (三)斗杀的犯罪形态:“斗殴杀”与“共殴杀”

    (四)斗杀之时间条件:“登时”而杀

    (五)斗杀的外观特征:原则上“不用兵刃”而杀

    (六)“斗杀”与“斗伤”的判断:“保辜”制度的适用

    (七)斗杀科刑通例

  二、罪刑详情

    (一)斗殴杀立法之具体列举

    (二)比附斗殴杀科刑

    (三)共殴杀

  三、法律实践

    (一)斗杀立法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界分

    (二)斗杀人在性质上为一类重罪,常赦所不原

    (三)斗杀人案件的司法状况

第六章  戏杀、误杀、过失杀

  一、戏杀

    (一)构成特征

    (二)罪刑详情

  二、误杀

    (一)构成特征

    (二)罪刑详情

  三、过失杀

    (一)构成特征

    (二)罪刑详情

  四、法律实践

第七章  “七杀”中“十恶”的出入

  一、“十恶”之法制渊源与立法目的

  二、“谋杀”中“十恶”的出入

  三、“故杀”中“十恶”的出入

  四、“劫杀”中“十恶”的出入

  五、“斗杀”中“十恶”的出入

第八章  “七杀”的内部结构

  一、以犯罪主观意图为划分标准

  二、以故意犯罪的罪刑关系为立法核心与主干

   (一)故杀为谋杀、劫杀、斗杀立法的核心与主干

   (二)谋杀、故杀、劫杀、斗杀为戏杀、误杀、过失杀立法的

    核心与主干

第九章  罗马法杀人罪与唐律“七杀”的对比

  一、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间无身份关系的杀人罪

    (一)犯罪行为

    (二)犯罪主观方面

    (三)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四)犯罪对象的比较

    (五)阻却违法责任的行为

    (六)刑罚

   二、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间有身份关系的杀人罪

    (一)行为与身份的关系

    (二)共同犯罪的认定

    (三)犯罪对象与刑罚

第十章  中国现行刑法杀人罪与唐律“七杀”的对比

  一、刑法杀人罪的规定

  二、基于杀人罪内部结构的比较探讨

    (一)刑法杀人罪的内部结构

    (二)唐律杀人罪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

  三、基于杀人罪立法体例的比较探讨

    (一)刑法杀人罪的立法体例

    (二)唐律杀人罪的立法体例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书籍信息】

作者:刘晓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ISBN:978-7-100-09267-8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