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理学人 > 中国学者 > 阅读正文
法理学人|INFORMATION
刘星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10-26 16:52  点击:28403

  刘星,1958年生,1977年入伍服役,1979年从事描图员工作,1981年进入中山大学法学院学习。1985年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1988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硕士。1996-1997年、2003年2月-8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学术观点
  
  1.认为并不存在客观中立的“法律科学”,法律理论实质上是法律实践中的法律话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更深的层面上实质上表达了人们对法律现实的姿态立场。主张人们应该反思自己的理论立场,并在具体的历史实践的语境中剥离追问理论立场的预设和形成条件。由此,将法律理论多元化,并将法律理论和政治理论联系在一起,瓦解中心主义的宏大法律叙事,最终为法律与民主的紧密关系提供理论资源。
  2.认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应该深入反思法律现代化带来的法律现代性问题。法律现代性的一个显著标志便是启蒙时期以来的(在中国则是西学东渐而牵引的)法律本身的专家化、职业化、复杂化。在当代中国,这一现代性的展开有其必要性,但是也是需要警惕的。法律的立场应该设置在民众意愿的背景中,因为,法律现代性的展开,有可能偏离民众的基本意愿,毕竟法律专家是少数。如果对此缺乏必要的反省,便有可能在反对政治专制的同时,落入"专家专制"的陷阱。因此,应该研讨传统政治专制、专家的法律统治与民众意愿在当代中国的相互关系,以期实现更为有益的法治前景。


  主要著作(均为独立完成):

 1.《西方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5万字);
 2.《法律是什么》(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6万字);
 3.《法律的隐喻》,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6万字);
 4.《中国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5万字);
 5.《古律寻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12万字);
 6.《法理学的范围》(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30万字);
 7.《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9万字)。
  
  主要文章(均为独立完成):

 1.《法律“强制力”观念的弱化——当代西方法理学的本体论变革》,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三期;
 2.《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载《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一期,10千字;
 3.《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一期,25千字;
 4.《德沃金的法理学革命》,载《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四期,7千字;
 5.《法律解释·法律民主》,载《天涯》,1999年第2期,8千字;
 6.《解读法律文化的独特方式》,载《二十一世纪》(香港),1999年第二期,3千字;
 7.《宪法修改与解释的有益平衡》,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三期,3千字;
 8.《法治·分权·法律现代性的困惑》,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五期,6千字;
 9.《哈特的法律概念理论》,载《法哲学与法社会论丛》(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0千字;
 10.《法律科学?》,载《天涯》,2000年第4期,8千字;
 11.《中国法律教育之路》,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二期,3千字;
 12.《法理学的基本使命与作用》,载《法学》,2000年第二期,6千字。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5期;
 13.《中国法概念与现代法治的关系》,载《法治论衡》(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1版,30千字;
 14.《法律审判背后的谱系》,载《天涯》,2001年第5期,8千字;
 15.《西方法学中的‘解构运动’》,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五期,45千字。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3期,部分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2期;
 16.《重读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载《环球法律评论》(原《外国法译评》),2002年第一期,10千字;
 17.《走进现实的法律生活》,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三期,16千字;
 18.《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三期,25千字。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11期,部分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
 19.《村学乡学》,载《天涯》,2002年第6期,6千字;
 20.1999-2000年,在《法制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8篇;
 21.2001年,在《文汇报》发表文章3篇。
  
  主要获奖(均为独立):

 1.第三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司法部2002-2003年法学优秀教材和优秀研究成果优秀奖

  (资料截至2004年6月25日)


网上文集:
  刘星:法理学的基本使命和作用—— 一个疑问和重述
   刘星:走进现实的法律生活——评《送法下乡》
   刘星:西方法学中的“解构”运动
   刘星: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
   刘星:重读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
   刘星:法律科学?——一个内部立场的疑问和重述
   刘星:法律“强制力”观念的弱化——当代西方法理学的本体论

   刘星:法律解释·“法律民主”
   刘星:法律解释中的大众话语与精英话语──法律现代性引出的一个问题
   刘星:政法实践的故事——读冯象《政法笔记》*
   刘星: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
   刘星:有产阶级的法律——新游学纪闻在美国
   刘星:从《水浒》的翻译看
   刘星:西方法学理论的“中国表达”——从1980年代以后的“西方评介”看


   刘星:《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书评
   刘星:美国人手里的牛津大学法理学教鞭——德沃金的法理学革命
   刘星: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
   刘星:法学“科学主义”的困境——法学知识如何成为法律实践的组成部分
  [本网首发]刘星:为什么“法律评论”——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五卷)主编小记
   刘星:法律为何简约,何为简约——我看《简约法律的力量》
   刘星:中国法学研究与法学期刊
   刘星:法学中的想象与推论:序《想象法学:历史与今天》
   刘星:梳理法律的核心要素──读《法律的概念》
   刘星:村学乡学——一种乡村制度的话语构建
   刘星:律师阅读什么?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