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制度权威研究——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
著 者:李松玉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5年10月
页 数:294页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探讨了制度合理性、有效性的客观根源和必要条件,阐述了制度权威对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性。作者在制度权威问题研究过程中,结合中国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以及现实的人的状况,对诸如制度与制度权威、制度权威的基本类型、制度权威的根源,制度权威的历史发展过程、制度权威与个人权威、制度权威的实现条件、制度权威与社会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权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理论上有新突破,与现实问题结合紧密,对推进中国的制度问题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 录:
制度权威研究的过去与现在(导言)
(一)制度权威研究的过去与现在
(二)制度权威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制度与制度权威
第一节 制度
一 制度之本质
二 制度之形式
第二节 制度权威
一 制度权威之本质
二 制度权威之可能
三 制度权威之必要
第二章 制度权威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经济制度权威
一 经济制度权威的基本内涵
二 经济制度权威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政治制度权威
一 政治制度权威的本质
二 政治制度权威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组织制度权威
一 组织与组织制度权威
二 组织制度权威的作用
第三章 制度权威的根源性考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权威根源理论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说明
二 制度权威根源的具体考察
第二节 西方制度权威根源理论
一 经济学解释
二 哲学、社会学说明
三 西方学术界的理论误区
第三节 制度权威根源问题争论的实质
第四章 制度权威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制度权威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自然力权威占主导地位条件下的制度权威
二 人的权威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制度权威
三 资本权威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制度权威
四 作为社会权威关系主导地位的制度权威
第二节 制度权威发展的基本动因
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社会关系的改善
三 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第五章 制度权威与个人权威
第一节 个人权威之本质
一 社会权威关系概述
二 个人权威之实质
第二节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的关系
一 理论界的几种说明
二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的对立统一
第六章 制度权威的实现条件
第一节 制度自身的合理性
一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根本前提
二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现实前提
三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直接前提
四 制度自身合理性的逻辑前提
第二节 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 文化因素作用的特点
二 文化因素作用的表现
第三节 必要的外在强制
一 外在强制的缘由
二 外在强制的主体和客体
第七章 制度权威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经济发展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性和秩序性
二 制度权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政治文明
一 社会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
二 制度权威对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
第三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交往
一 西方学者的解释
二 社会交往之本质
三 交往的制度权威需求
第四节 制度权威与社会平等
一 社会平等之本质
二 制度权威与社会平等的内在统一
第五节 制度权威与人的自由
一 自由之本质
二 制度权威与自由的内在统一
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权威
一 成绩的取得
二 存在的问题
三 问题的原因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制度权威的意义
一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制度权威的基本路径
一 建立合理的、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 坚持依法治国,强化制度的外在约束
三 坚持以德治国,增强人们的自律观念
四 坚持“三个代表”,全面促进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
后 记
序
社会秩序问题一直是中外理论界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人们对这一问题关注的持久性,至少说明了它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秩序问题的普遍性。从时间的维度说来,自人类社会产生的第一天起,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界关系的同时,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们对社会关系的处理总是对人自身的状况发生着更为直接的影响。从空间的维度说来,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处理着自己的社会关系,改善着自己的社会秩序。二是社会秩序问题的复杂性。社会秩序问题涉及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状况、经济关系状况、政治关系状况和思想文化关系状况。一定的社会秩序必然是一定社会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内在一致和统一。而且,由于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必然导致一定社会秩序内部的层次性以及新旧社会秩序不断更替的必然性。社会秩序的上述特点,使人们对社会秩序的研究和探讨成为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
社会秩序问题涉及内容的复杂性,导致了这一问题成为众多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对社会秩序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揭示了社会秩序的不同特点和具体规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为改善社会秩序的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就学术界对社会秩序问题研究的状况而言,不同学科的研究又或多或少地陷入孤立和分散。社会秩序问题的整体性,必然要求寻求各门学科之间的切合点,以便追求问题研究的整体效益。从一般意义上的制度权威入手探讨社会秩序问题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新的尝试。
自老制度学派开始,西方学术界对制度问题的集中关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史。在现代的西方理论界,关于制度问题的研究成为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应该看到,西方理论界关于制度问题的集中关注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20世纪初期,老制度学派的产生与美国社会内在秩序的调整和发展密切相关;当代西方新制度主义的出现又与经济全球化和这些国家内在秩序的调整不无关系。在这一意义上,制度问题总是与社会转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制度问题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制度规范本身的问题,它内在地包含着人们对制度服从性的要求——即制度权威的问题。
制度权威是社会权威关系的形式之一,它是人们对制度规范的服从和尊重。一定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发展,总是需要多种权威关系的交互作用。如何处理各种权威形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处理个人权威与制度权威之间的关系,历来就是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与和谐,是个人独立、自由与社会整体一致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必然要以人们服从和尊重独立于每一个个体意志之外的、并且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社会发展的制度为前提。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在全社会提倡制度权威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工作。在这一意义上,从制度权威的角度探讨社会秩序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松玉的《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一书从制度与权威相结合的视角探讨社会秩序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这的确是一种可贵的尝试。可以说,该书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相当的学术含量。有的观点读者不一定完全赞同。但我赞成作者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理论勇气,这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目前出版界出版的论述社会秩序问题的论著还不多见,加之该书的视角、内容、风格有自己的特色,我相信,读者会从中有所受益。
马绍孟
2005年3月28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