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讯息 > 中心讯息 > 阅读正文
中心讯息|INFORMATION
守正创新铸名刊 继往开来谱新篇
黄伟 发布时间:2025-01-09 09:46  点击:118
从1995年的创刊“破土”到2025年的新起点“绽放”,《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在三十年岁月里留下了由小到大、由薄到厚、由新到强的成长轨迹。本刊的发展进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源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维护者;成于始终秉承理论创新的学术追求,做法学理论创新的积极倡导者;得于始终紧扣中国法治的实践脉搏,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面推动者和内在参与者;盛于始终追求人才培养的宣传初心,做优秀法学人才的悉心培养者和温情陪伴者。

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刊始终站在引领法学理论创新的第一方阵,不断集思广益、吐故纳新,塑造了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鲜明品格。本刊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为发展“生命线”,科学证立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真理性,全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性,大力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体系化阐释研究。本刊坚持回答“时代之问”和“中国之问”,面向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国问题,主动挖掘从实践中寻找问题、从经验中提炼理论的优秀创新成果。本刊坚持“学术维新”和“理论开新”,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畏难、不惧险、不怕错,不断推出新观点、新概念、新理论、新范式,打造中国法学生机勃勃、活泼向上的好平台。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勇立法学研究以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潮头,攀登高峰览全域,放眼长远觅真知,策划重大前沿选题,凝练理论上的重点、焦点和热点,引领中国法学的新思潮,透视思想上的洞见、突破和新题。
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刊始终勇当构建法学知识体系的第一梯队,不断理论求索、文明互鉴,形成了自主自信、胸怀天下的学术格局。本刊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开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主题专栏,积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学术经验。本刊致力于引导法学研究立足中国实际、关切两个大局,高效组织法学创新团队开展全面依法治国重大理论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判断和论述的深入研究,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言献策。本刊致力于以“发展理论法学”为己任,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大力支持法学界持续深入推进法哲学基础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比较法学研究等。本刊致力于法学研究及学术期刊的科学化规范化,注重学风建设和评审机制的完善,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格遵守编辑出版规范,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编校质量的规定。本刊始终坚持学术平等原则,不以年龄定尊卑,不以资历论高下,努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学术新人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本刊致力于期刊建设、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在国内期刊界率先建立了博士研究生兼任编辑的长效机制,在编辑实践中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学术鉴赏水平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刊始终奋力打造栏目设置的第一品牌,凝练刊物的学术研究特色,担当“推进法学理论创新,引领中国法学思潮”的使命。栏目策划是引领法学研究的风向标,本刊在栏目设置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科学的理论导向、先进的学术导向、创新的前沿导向。本刊积极推动法学界深入阐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不同时期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等栏目,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法学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本刊不断追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接续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研究”“司法文明研究”“民法典研究”等栏目,组织和引导法学界开展法治前沿问题研究。本刊始终关注和引领法学理论界开展基础问题、重点问题和经典问题的系统研究,专门设置了“西方法哲学研究”“权利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法学范畴研究”“法学新概念”“法理中国研究”“法学·法律方法研究”等栏目,促进法学理论研究范式的转型升级。本刊高度重视以法学研究回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推动新兴学科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分别设置了“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法律与科技研究”等栏目,推动传统学科的更新迭代、新兴学科的发展壮大。本刊不忘学术初心,支持冷门学科研究,先后设立了“法律文化研究”“法治文化研究”等栏目,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外来法治文化的文明互鉴。除了相对固定的栏目,本刊还适时策划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前沿专题,如“民法、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法学范畴与法理”等,在学界引起广泛反响。
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刊始终位居法学核心期刊矩阵的第一序列,办刊宗旨、学术特色和栏目策划获得广大作者和读者的认可和支持、得到期刊界同行和同仁的支持和鼓励,积累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本刊坚持在每一期推出具有原创性的代表作,诸多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果。其中,每年都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性文摘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也经常被各种学术著作、论文、评论引用,阅读量、文摘率和引证率稳居我国法学核心类期刊前列。本刊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L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一级期刊、吉林名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荣获第六届吉林省新闻出版奖精品奖,“全面依法治国研究”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栏”建设名单,被中国知网、北大法宝、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权威检索系统全文收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三十年,办刊的道路上,我们步履匆匆却越走越坚定,学术的航程中,我们舟行千里却明月依旧、初心未改。岁月落定尘埃,理性沉淀经验。三十年,我们愈发深切地感受到,正确政治方向是指引期刊前行的灯塔,伟大思想旗帜是助力期刊进步的航标,守正创新精神是砥砺期刊奋进的生命力量,作者和读者的支持和厚爱是鼓舞期刊创新的永恒动能。历史沧桑巨变,学术青春不老。今朝恰逢本刊“而立之年”,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理论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做新思想的策源地、新理论的培养地、新话语的集散地,让法学研究乘上“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时代之舟,扬起“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风帆,面朝远方、向着未来、逐梦而行!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5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