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熊光清:从涉外法治建设的角度看如何增强中国的战略定力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9-26 19:30  点击:1366

[摘要]涉外法治建设可以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为实施国家战略提供法治保障,并提高国家在国际法治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增强国家的战略定力。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有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增强国家的战略定力,都迫切需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当前,我们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涉外法治工作;要大力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志,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并重视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固本强基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从而增强中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的能力。

[关键词]涉外法治 国家战略 战略定力

[作者简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涉外法治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一系列调整涉外法律关系的理念、原则和制度的总和,包括涉外立法、涉外执法、涉外司法和涉外法律服务等诸多方面。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涉外法治建设可以为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法治依据,并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法治保障,从而增强国家的战略定力。

一、涉外法治建设与中国战略定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战略定力是指一个国家在面对复杂和严峻环境挑战时,能够坚定并执行其战略目标的能力。这需要对自身的战略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来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涉外法治建设与增强中国国家战略定力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涉外法治建设不仅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战略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国内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国家战略定力又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动力,并指明方向。

第一,通过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可以有效保护中国的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公民跨境活动不断增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也日益增加,其面临的法律风险也随之上升。涉外法治建设特别重视通过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例如,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体系,保护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涉外法治建设涵盖国家安全领域,包括对网络安全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其他跨国犯罪等问题的惩治,这样,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比如,《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和《对外关系法》等实施,为中国应对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国际环境时,涉外法治建设能够为国家战略定力提供法治保障。中国通过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司法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化解国际争端。例如,完善的涉外经济法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完善的涉外投资法可以保护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权益;完善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可以保护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可以说,健全的涉外法治体系可以为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公信力。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涉外事务中的权益,也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增强中国的战略定力。

第二,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可以为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使国家战略能够依法落地、有效实施。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有坚实的法治基础,以确保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完善的涉外法治体系可以为国家战略的制定提供清晰的法治指引,明确国家战略的边界和底线,确保国家战略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同时,完善的涉外法治体系还可以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例如,完善的涉外商事法可以为外国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完善的涉外仲裁法可以为国际商事纠纷提供公正高效的解决途径。

涉外法治建设能够提升公众对涉外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从而提升国家的整体战略定力。例如,通过开展涉外法律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可以使公众在涉外事务中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方式,帮助公众认识涉外法律问题,可以提升他们应对涉外纠纷的能力。同时,完善的涉外法治体系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地应对国际社会日益复杂的挑战。这样,就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法治程度,增强社会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国家的战略定力。

第三,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法治领域的话语权,从而有效在国际法框架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球治理改革等战略目标。通过加强涉外法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提升涉外法律服务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多边机制,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法治领域的影响力。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及活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法律交流和合作,可以共享法律资源和经验;中国提供高质量的涉外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培训等),能够满足其他国家公民和法人组织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这样,通过完善涉外法治体系,加强国际法治合作,中国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增强战略定力。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可以减少对抗性,维护国家形象,并捍卫国家利益。例如:通过完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利用国际法手段解决贸易争端,既能维护国家利益,又能展示中国遵守国际规则的形象。同时,通过国际法治合作,中国能够促进全球治理结构更加公平合理。例如:中国非常积极地参加《巴黎协定》谈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通过涉外法治建设,中国能够借鉴国际先进的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推动国内法治建设。这些都可以有力增强中国的战略定力。

二、中国涉外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加强战略定力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当前,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有效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及国家的利益,难以适应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迫切需要加强涉外法治工作。

第一,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增强中国对外关系的稳定能力。当前,大国之间的争斗不断白热化,已经走到了战争边缘。中国人应该明白,任何时候,中国在国际社会都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不可能依附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外交上奉行“一边倒”战略,就是倒向苏联一边,但是,这种战略也不是完全依附苏联,并且中苏之间的这种蜜月期非常短。后来,两党两国之间关系不断恶化,以至完全破裂。俄罗斯也是一样,它也是一个独挡一面的国家,不可能依附他国。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复杂,美中俄之间的关系如何演变,有待进一步观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增强战略定力,站稳脚跟,是唯一选择。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法治逐渐成为协调对外关系的重要手段,中国法治化程度的提高为增强战略定力提供了基石。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不断调整全球战略部署,拉拢其他同盟国家打压围堵中国,极力压缩中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我们应该及早谋划、主动出击,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战略态势,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涉外法治手段,破解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加强同大国之间的战略互动,避免同大国之间发生高烈度的冲突。要积极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打消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积极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提升中国在周边及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争取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破解大国崛起困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在准确研判的基础上,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磨练涉外法律斗争的技巧。

第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特别需要通过涉外法治建设,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承担的国际责任也越来越大。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东升西降”为中国发挥在全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机遇,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全局性。主动性就需要主动谋划外交布局,争取在国际上的战略主动权。全局性就需要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以国际良法促进全球善治,为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体系贡献更多中国法治力量。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预期,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还可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西方一些国家大搞“小团体”,对中国产生极度误解和不信任,致使在一些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不能达到广泛共识,国际信任和合作受到严重侵蚀。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立场,积极建立和维护多边外交机制,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博鳌亚洲论坛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发挥了对全球治理的引领作用。可见,为推动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于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环境,非常需要通过涉外法治建设,提升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涉外法治工作的推进可以为中国提供更稳定、更透明和更公平的法律环境,有助于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机会。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的外向型特征,中国充裕的资本需要更大的国际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源的需要,都使得中国不得不在对外开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并使之不得不寻求在世界经济领域更大的影响力。“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并积极推动的战略,展示出中国希望通过带动周边国家及相关国家发展,从而推动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雄心。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随着中国公民和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增加,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可以提供保护他们的法律框架和法治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要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也不是要打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是与现有国际机制互为助力、相互补充,其目的在于引导“一带一路”各参与国共同探索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担风险、共克时艰、合作共赢,从而创造更为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当前,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有些担心,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发展,只会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国决心避免重蹈“国大必战、国强必霸”的逻辑。“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和贸易之间的合作,其推进也伴随着相应的制度变革,这也要求不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为国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新的制度蓝图。

(本文以《涉外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发表于《人民论坛》2024年第14期。本文为文章摘录版,如需引用,参阅原文)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