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粹|INFORMATION
王海滨:“一带一盟”对接的未来前景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4-16 23:40  点击:2102

在中俄2015年确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建设对接的战略方针以来,两大项目对接已取得一系列早期成果,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一带一盟”对接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从长远来看,两大项目对接具有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一带一盟”对接的早期成果第一,合作机制不断完善。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中国与联盟及其成员国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进入制度引领的新阶段”。同时,中国与“联盟”组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联委会,并先后在2020年10月和2021年12月召开两次会议,探讨推进落实两大项目对接的具体事项,为“一带一盟”对接提供了机制保障。

第二,中国与“联盟”经济互补性强,务实合作持续推进。双方贸易增长迅速,贸易额从2016年的785.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650亿美元。中国与“联盟”在多领域的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互联互通及跨境运输合作持续发展,2021年经“联盟”过境运输的中欧班列集装箱数量达69.25万个,比2017年增长了2.64倍。产能及投资合作稳步前行,截至2021年7月,中俄已落实17个投资合作项目,26个项目处于投资阶段,仅2020年中俄即确定了92个合作项目,投资额超过1510亿美元。至2020年,中哈达成了56个现代化项目,总额约245亿美元。能源合作深入推进,2018年1月斯科沃罗季诺—漠河—大庆输油管道二线工程投入使用,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至2019年俄已连续三年居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2020年俄对华出口原油达8357万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建设、运营的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至2021年11月,累计对华输油超1.5亿吨,输气约3800亿标方。此外,中国与“联盟”国家在金融、高科技、粮农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

“一带一盟”对接面临的挑战第一,阿富汗局势给“一带一盟”对接带来威胁与挑战。阿富汗的长期动荡使其成为极端势力及恐怖组织滋生与蔓延的“温床”。美军撤出阿富汗前,在阿境内有21个恐怖组织和5万多名武装分子。此外,阿富汗已成为全球最大鸦片生产国,世界约85%的鸦片来自阿富汗。2021年8月美军完全撤出阿富汗后,阿富汗境内“三股恶势力”及毒品外溢问题更加凸显。这对包括“一带一盟”对接在内的地区经济合作与一体化构成严峻威胁和挑战。

第二,美国扩大对中亚的战略影响将冲击“一带一盟”对接。《美国中亚战略(2019—2025)》表明,美国中亚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加强美国对中亚五国的战略影响力,平衡或削弱中亚地区邻国特别是俄罗斯及中国对中亚国家的影响。美国利用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合作以及“C5+1”外长会晤等机制下的合作,拉拢中亚国家远离俄罗斯,挑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这对“一带一盟”对接无疑具有破坏性影响。

第三,中亚国家局势不稳影响“一带一盟”对接走深走实。当前,中亚国家存在领导人更迭、国家发展转型面临困境、领土与民族矛盾尖锐、外部势力破坏与极端主义作祟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中亚地区局势不稳。

此外,北约扩张导致的地缘形势紧张、“联盟”国家内部某些精英及势力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的疑虑、“丝绸之路经济带”部分项目涉及的环境与就业等技术性问题等,也给“一带一盟”对接造成阻碍。

“一带一盟”对接的动力及前景第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为“一带一盟”对接提供了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一潮流内在要求中国、俄罗斯及“联盟”其他国家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减少合作壁垒,遵从市场规则,深入推动经济要素和资源在欧亚合作空间自由流动与最优配置,从根本上驱动了“一带一盟”对接的持续发展。

第二,各方对发展经济与加强合作的共同需求是“一带一盟”对接的现实动力。“联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相似任务,均致力于为加速国家发展而加强对外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与合作,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将各方规划相对接,以求共同发展。因此,中国与“联盟”国家对发展经济与加强合作的共同需求是“一带一盟”对接的现实动力。

第三,各参与国的广泛支持为“一带一盟”对接提供了直接动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俄要“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中国领导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俄罗斯的全力支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和原则,并将积极参与实施”。此外,“联盟”其他国家也都支持“一带一盟”对接。这为两大项目对接提供了直接动力。

总之,顺应历史趋势的“一带一盟”对接将为各国人民提供更为现实和具体的收益,会赢得更为坚实的民意支持,并终将在此基础上构建起良性发展态势,从而迎来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5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