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净月书屋 > 阅读正文
净月书屋|INFORMATION
《法律文化理论》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7-31 11:07  点击:6383

【作者简介】

   刘作翔,男,1956年生,甘肃平凉人。1983、1987年先后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本科(法学学士)和法理学专业研究生(法学硕士)。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所所长,光启学者特聘教授。代表作是《法律文化理论》、《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法治的路径——项目研究报告》等,主编、参编著作、教材、辞书等40多部。

【内容简介】

    法律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法学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法律实践活动之中。法律文化既体现在作为隐性的法律意识形态之中,也体现在作为显性的法律制度性结构之中。法律文化既是历史文化的遗留,也是现实的人类创造。过去人们创造了法律文化,今天人们仍在发展着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宏观的整体性文化。20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由一元向多元的历史转型和发展时期,正在向现代迈进。21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将在世界法律文化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成为多元并存的世界法律文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具有光彩的一支重要文化。

【本书目录】

导言 法律文化:一个宏观的法学新思维

第一章 文化概念与法律文化概念

第一节 从文化概念到法律文化概念

一、文化概念的多义性

二、几个“经典性”的文化概念

三、归纳:三种文化观以及法律文化研究应对文化概念的定位

四、文化能否有附加词——法律文化的概念能否成立?

五、法律文化概念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外学者关于法律文化概念的观点

一、美国学者对法律文化概念的理解

二、苏联学者对法律文化概念的理解

三、日本学者对法律文化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 我国学者关于法律文化概念的观点

 

第二章 法律文化的释义: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和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

第一节 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

一、梁治平先生的“方法论法律文化观”介评

二、作为方法论意义的法律文化的研究范例——严景耀先生的“犯罪文化”研究

第二节 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

一、“法律是一种文化”——法律与文化关系的法理学阐释

二、法律文化在整体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法律文化发展的“三步曲”

四、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

五、法律文化的实体内容界定——法律文化的对象化

六、法律文化的参照系

 

第三章 法律文化的结构

第一节 结构与结构主义

一、结构的意义

二、作为一种方法论的结构主义

第二节 文化结构与法律文化结构诸说

一、文化结构

二、法律文化结构诸说

第三节 法律文化结构的构造

一、法律文化的深层结构

二、法律文化的表层结构

三、法律技术的属性分析

 

第四章 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第一节 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特征

二、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法律文化的类型

一、法律文化分类理论

二、法律文化的类型

 

第五章 法律文化的社会化

第一节 法律文化社会化释义

第二节 法律文化社会化的途径

一、大众传播

二、正规的法律教育

三、非正规的法律教育

四、高层次的法律理论研究

五、法律实践活动中的信息传播和反馈

第三节 法律文化社会化的效果分析

 

第六章 法律文化的冲突

第一节 法律文化冲突的一般理论分析

一、法律文化冲突的原因

二、法律文化冲突的表现方式

三、法律文化冲突的价值功用分析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社会秩序结构

一、“礼治秩序”——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主要特征

二、“多元混合秩序”——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冲突与选择

一、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现状的理论概括:二元结构

二、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二元结构的现实表现

三、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出路与选择

 

第七章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第一节 法律文化现代化之特质

一、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静态分析

二、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动态分析

第二节 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一、法律文化的矛盾与冲突

二、法律文化的选择与整合

三、法律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一、20世纪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回顾和历史动力

二、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三、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

结语 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

参考书目

后记

【书籍信息】

作者:刘作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99年5月

ISBN:978-7-100-02827-1

文献数据中心|DATA CENTER

© 2009-2024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 吉ICP备06002985号-2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6329 Power by lee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