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
第十二卷第五期(总第七十一期)?
·本刊特稿·?
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以《笑林广记》为中心的考察 徐忠明
·理论纵横·?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一元论——对检察权权能的法律监督权解析 石少侠?
中国法学的概念解析——兼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杜宴林?
从宗法社会到公民社会——法治建设的逻辑进程 潘佳铭
法律中的语言游戏与权力分配 周少华?
论一种作为公平的代际正义 刘雪斌
·权利研究·?
溯源求本道“权利” 申卫星
行政相对方权利的语义分析 赫然
·部门法哲学·?
宪政与程序保障 宋显忠
效率违约理论研究 孙良国
关于利益衡量的两种知识——兼行比较德国、日本的民法解释学 张利春
法经济学视野下的金融监管法正义性分析 李晗
刑法信条学与犯罪论体系的构筑 陈劲阳
严格责任还是特别辩护权?——对我国事态犯罪归责方式的反思 刘亚娜、杜雪晶
·法律与全球化·?
司法权威全球化的法律实现机制初探 季金华?
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解读《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任瑞兴
·本刊特稿·?
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以《笑林广记》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简介:徐忠明(1960-),男,上海人,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山大 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教授。
摘要: 笑话既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亦是一种讽刺的工具。明清时期流行的笑话汇编《 笑林广记》收录的法律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契约与诉讼构成了庶民法律意识 的核心内容;其次,帝国官员的贪黩与酷虐是庶民讽刺和批判的对象;最后,对官吏昏聩和庶民狡黠的描写则反映 出官民之间不同的司法智慧。?
关键词:娱乐;讽刺;明清时期;庶民;法律意识?
·理论纵横·?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一元论——对检察权权能的法律监督权解析
作者简介:石少侠(1952-),男,辽宁庄河人,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摘要: 立论于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一元论而对我国检察机关的公诉权、侦查权、侦查监督权、审判监督权和执行监督权等检察权的权能进行法律监督权的解析,这使我们看到每一项法定的检察权权能都是法律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检察权的全 部权能在性质上都应当统一于法律监督权,从而证明我国宪法第129条对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定位的科学性。?
关键词:检察权; 检察权权能;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权?
中国法学的概念解析——兼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作者简介:杜宴林(1974-),男,四川广安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副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 中国法学在概念分析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中国性质、中国品格和中国逻辑。也正是这样的概念 属性 ,决定了中国法学在当代或者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困境仍然是一种现代主义困境。 因此,重申并更新现代主义内涵仍然是中国法学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发展主题。?
关键词:中国法学;现代主义;中国逻辑;法学中国化?
从宗法社会到公民社会——法治建设的逻辑进程
作者简介:潘佳铭(1948-),男,重庆人,西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摘要: 宗法社会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是人治的土壤。现代公民社会则是法治的必然结果。 公民社会成熟的程度体现了法治实现的程度;反之,公民社会的成熟又有力地推动着社会法 治的完善。?
关键词:法治;宗法社会;公民社会?
法律中的语言游戏与权力分配
作者简介:周少华(1968-),男,宁夏灵武人,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北 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摘要: 既然法律是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那么表达法律的语言就是实现 这一目标的工具。立法者通过语言,确立了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而语言所表征的分配方式本身,证明着规范 的正当性。但是,立法者通过语言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分配不可能终局性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向后延伸到司法过 程中。司法者通过对个案中具体权利的决断与平衡,将立法者对社会权力所做的初次分配现实化、具体化、个别 化。所以说,法之正义是由立法者和司法者共同缔造的,在立法者和司法者那里,语言本身都是一种权力。
关键词:语言;立法技术;司法技术;权力分配?
论一种作为公平的代际正义
作者简介: 刘雪斌(1977-),男,山西长治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 学院教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兴权利研究" (05JJD820001);吉林大学哲学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后代人的权利保护问题研究"(2005QN026)
摘要: 在分析罗尔斯对代际正义证明的三种进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人类存在的两个基本事实的确认和“同一时间入口"假设的区分,在正义环境要求获得满足的条件下,以最大 最小原则可以证明代际正义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
关键词:代际正义;正义环境;同一时间入口假设;最大最小原则?
·权利研究·
?
溯源求本道“权利"
作者简介: 申卫星(1970-),男,山东日照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 “权利"一词,一直为我国民法学界误解为来自日本。其实,即使现代意义上的“权利",也 是 我国首创,尔后为日本发扬广大,又为我们所引进的“回归词"。对于权利的本质,学说史 上虽有富有洞见的各种学说,但均持抽象论。其实权利乃是法律人用以描述这个世界、认识 这个世界、表达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的法律技术工具。?
关键词:权利;词源;本质;法律技术构件?
行政相对方权利的语义分析
作者简介:赫然(1962-),女,辽宁凤城人,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摘要: 行政相对方与行政相对方权利是行政法的基石范畴。这两个基石范畴界定上的 模糊,会导致行政法理论体系的混乱。对行政相对方及行政相对方权利进行语义分析,是 进行行政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逻辑起点。本文从行政相对方的界定、行政相对方权利 的内涵、行政相对方权利与民事权利的辨析,以及行政方权利的划分着手,试图对行政相对 方权利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法理学分析。?
关键词:行政相对方;行政相对方权利;行政权 ?
·部门法哲学·?
宪政与程序保障
作者简介:宋显忠(1972-),男,黑龙江鸡西人,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 吉林大学人文社科项目“法律程序与行为制度化问题研究"(2003XX012)。
摘要: 程序保障即通过法律程序的权利保障,是权利保障的一种形式。作为现代法律程序的功能和目的导向,程序保障与宪政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宪政的基本原理就是程序保
障。公正的司法程序与司法审查程序是程序保障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程序保障;权利保障;宪政?
效率违约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孙良国(1976-),男,山东菏泽人,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民法典的精神主线”(05CFX009);“我 国民法典总则若干疑难问题的研究”(04CFX019)
摘要: 效率违约理论是契约法经济分析的重要方面。效率违约理论的成立需要损害赔 偿与实际履行等价以及违约人知悉被违约人的成本为条件。事实上,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和 法律体系内无法实现。期望损害赔偿从来不能完全弥补被违约人的损失,契约法也不能在任 何情况下将损害赔偿作为通常救济方式。更为关键的是,效率违约理论从性质上看是行为结 果论的,它没有考虑到契约背后的允诺所承载的道德、团结、合作、鼓励专用投资以及动态 效率等多元价值。因此,我国的契约法没有必要引入效率违约理论和制度。?
关键词:效率违约;期望损害赔偿;成本;价值?
关于利益衡量的两种知识——兼行比较德国、日本的民法解释学
作者简介:张利春(1978-),男,山东沂源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 院讲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法解释学(以日 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为重点)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律方法论研究"(04BFX003)?
摘要: 德国的利益法学派所主张的作为补充法律漏洞方法的利益衡量和日本民法者所提出的利益衡 量论有着很大的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知识,但在我国却被不加区分地使用着。我国目前正 展开对法学方法论的引入与讨论,究竟应该选择德国还是日本的进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关键词:利益衡量;利益衡量论;知识?
法经济学视野下的金融监管法正义性分析
作者简介:李晗(1980- ),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 正义历来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但其从来都不是空洞和抽象的,需要用具体的方法和标准对其进行诠释和分析。在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的今天,从法经济学的视 角,对金融监管法的正义性价值目标进行分析和诠释,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体系 ,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与稳定意义深远。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立法、执法和 司法三个方面对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法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法正义价值目标的最 终实现。?
关键词:法经济学;金融监管法;正义?
?
刑法信条学与犯罪论体系的构筑
作者简介:陈劲阳(197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摘要: 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可以说就是对一个个刑法信条整理、整序而成的信条学体系。刑法信条 学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由于真正信条的实定法依据的尴尬,仅靠真正信条尚无法构筑犯 罪论体系;不真正信条与真正信条一道构筑起刑法信条学体系;不真正信条易随着刑法学历 史的变迁而变动;混入信条学
的伪信条无助于体系的构筑,但引发在刑法信条学之外的刑法哲学意义上的思考。?
关键词:刑法信条学;犯罪论体系;理论构筑?
严格责任还是特别辩护权?——对我国事态犯罪归责方式的反思
作者简介:刘亚娜(1973-),女,辽宁建昌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法律系讲师,法学博士;杜雪晶(1975-),女,内蒙古通辽人,上海政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摘要: 事态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该类犯罪使刑法首次将调整对象由传统的行为性危害行 为括及于事态性危害行为,因此对犯罪证明责任这一刑法基本理论问题产生了重大冲击。严 格 责任是解决相关问题的最简便方法,但与我国的刑事法制环境不相适合。因此,为了实现控 辩双方权益的平衡,应当设立事态犯罪嫌疑人特别辩护权制度。?
关键词:事态犯罪;严格责任;特别辩护权?
·法律与全球化·
?
司法权威全球化的法律实现机制初探
作者简介: 季金华(1963-),男,江苏通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摘要: 司法权威的全球化是伴随着法律的全球化而出现的一种法律现象。司法权威的全 球化也可以表现为全球范围的法律价值取向和法律原则、法律精神趋同以及司法在国内与全球范围内的地 位和影响的普遍提升。司法权威的全球化途径主要表现为:以联合国为中介实现司法权威的全球化;通过 区域法院实现司法权威的国际化;通过DSB争端解决机制和WTO规则的适用实现司法权威的全球化。
关键词:司法权威;全球化;实现机制?
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解读《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作者简介:任瑞兴(1974-),男,河南延津人,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 心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要: 根据知识社会学理论,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理论处理的基础上,邓正来先 生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理论勾连,为其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提供了理 论基础;通过阐述“法律理想图景"对于法律哲学的重要性,“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结构下的中国 的必要性,寻求“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的现实紧迫性,最终使邓正来先生的“全球 化时代的主体性诉求"问题得以真正出场。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国论者极具意义,但同时其知识社会学 的研究进路也有着某种限度。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主体性诉求;知识社会学
?